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如果“一句论语治天下”,应该是那一句呢?一定是整部《论语》开篇的这句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本书的开篇往往都很重要,这三句话对于《论语》来说有一种提纲挈领的价值。
这三句,我们在初中课本里都有学过,所以理解起来并不难。从字面来看,意思很简单。
孔子说,“学习并经常反复练习,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这三句话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讲出了孔子的教学目的、态度和方法。
“学而时习之”是方法,“不亦乐乎”是态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最后的目的和结果。
简单点讲,就是通过刻意、反复、愉悦的学习和练习,最终成就一个君子人格。
现在有个词非常火,叫“终身学习”或者“终身成长”,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为不断变化的世界感到焦虑。
人的一辈子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对待学习的态度很重要。看来焦虑并不是罗胖贩卖出来的,终身学习的说法自古有之,起码孔子这样看待世界。
孔子讲的学问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孔子指的不单是文字,也不单是知识,最重要的是人生经验,做人做事的体会,《论语》在教我们如何完成做一个人。
在生活中,我们面对困难会出现两种情况来应对,一种是不去学习,直接缴械认怂;另一种是去学习,但之后会有一个应用内化的过程。
通常,有些人刚开始接触这个内化的过程,一看没有直接解决问题,便认为学习是一个没有用的事情,一心想要一步到位。
不过往往,知识的内化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加持的,你需要能够体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状态,这是一种修行。
如果说第一句是个人的“自修”,那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便是修行之路的“共修”了。
今天,几乎没有事情是可以靠一己之力办好的,协作变得如此重要,所以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是必备的技能,当下次再和同事合作不愉快时,心中默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不是会感觉到一种力量呢?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我们修行最后要达到的境界。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引用了明代陈眉公的一段话,最能说明这种境界。
“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读《论语》的意义,在于找到解决人生难题的方法,而人生最大的难题是如何面对痛苦,懂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是痛苦,无法和伴侣取得良好沟通是痛苦,别人不理解也是痛苦。孔子告诉我们解决痛苦之需要一个字——“乐”,学会用喜剧的眼光看待问题,也许我们会少很多烦恼。
新flag——2020每天学一点点论语,每天豁达一点点。
祝进步,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