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性的,归根结底还是人性的
心理学的研究,或者心理学家的工作,一个避无可避的问题就是:人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人的本身,人性又是什么?这也是我此次阅读或者说研究心理学的主要疑惑和学习动因。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知道,不论任何一个心理学流派,都要对人性进行解答,然后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学派[3]。
弗洛伊德的人性学说是消极的,甚至可以说是悲观的。这体现在他的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中,他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了人格。人常常受制于本能,而本能往往具有非理性、无道德性、反社会性、非逻辑性等特点。人的本能需要释放,如果得不到合理释放,就会导致各种精神疾病。因此,人患有精神疾病是不可避免的,人们所能做的也只是一种“善后”工作罢了。
斯金纳的人性学说是机械的,僵硬的。他认为人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其属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人的行为是由客观刺激引发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通过对应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解释和分析人的心理及属性。那么可以说人性完全的简单和机械,就像函数公式一样,有输入必有对应关系的输出。人处在其中没有自觉性,只能随之摇摆。
罗杰斯的人性学说则是温暖的,积极地。他对于人类作为个体是尊重的。他认为个体具有一种成长和满足而奋斗的倾向,这是最基本的人性。他强调人具有独特的本性,人的本性是一种天赋的潜能,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自我实现。人类社会应该创设条件和情境,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使人的价值和尊严得到体现。
在阅读过程中,其实感到这些理论都是熟悉的,因为我国的传统儒家理论早已包括了“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恶论”[4]等等。但是以我们中国人折中的民族性格,最后都统一到不论任何人,都具有良知和善良的一面,而且可以通过道德感化和教化从而成为更为完备的人。但是正是各种不同学说的争鸣和分歧,才更让我们体会到人性是如此的多样化和复杂多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