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遇到了两位带着两个六、七岁女孩的年轻妈妈,看到两个孩子都戴着眼镜,便与两位妈妈攀谈,得知这两个小孩都是在两岁多时就送到了幼儿园,眼睛的近视可能与上幼儿园过早学习识字有关。
看着戴着眼镜的两个小孩,我脑中"该不该把孩子送到早教班"的疑问立马冒了出来。对于早教的效果我不敢妄言,但我敢断言,这些个早教班肯定是赚得盆满钵溢,至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得如何,就不得而知也是无法考证的。
其实,一个正常发育的婴幼儿到了一定的阶段,一些技能小孩子都会"无师自通",比如呀呀学语、蹒跚学步、拿筷吃饭、自己穿衣等。因此,年轻的父母们对于婴幼儿的"智开″不必太着急,也不必刻意去″早开″。
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的农村孩子没有条件上什么早教班之类的培训班,孩子们在六岁以前就是玩耍,后来上学后学习成绩也不见得有多差,尤其是几乎看不到有戴近视眼镜的,而现在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大多孩子都戴着眼镜,孩子还没成人就成了"残疾"之人,想想就害怕。
前不久,有一条消息说,一位在我国从事了七年教育工作的德国教师愤然辞职,其原因是我国的小孩子课业太重,儿童根本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据这位德籍教师说,德国的小孩子在八岁以前主要任务就是玩耍,他对中国父母加重小孩子课业负担的作法感到"不可思议"。
哈佛大学有一位著名的教授在谈到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时说,中国学生在校时学习刻苦,考试成绩总会名列前茅,但同一个导师带出来的不同国家的学生踏入社会后,在校"出类拔萃"的中国留学生的能力、成果反而大多不及欧美西方国家的学生突出。
也许国人会说,国情不同,评判标准也会不一样,国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任何一个中国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都不敢掉以轻心,也不敢不"随波逐流"。
于是乎,学前班,早教班,早教中心……似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数赛,才艺,写作……小孩子们在奔赴一个接一个培训班的路上疲于奔命;年轻的父母们则慷慨解囊,为孩子报了这班报那班,乐此不疲,就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尤其是有些家长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孩子适合与否,看到同龄的孩子报了某个特长班自己也就跟着报,从而出现了严重的跟风攀比心理。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将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目标转嫁于孩子,希望用孩子的成功来弥补自己的某些人生遗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生悲哀。
有消息说,明星黄渤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母希望黄渤习工科,能就读于一所好一点的大学,而黄渤见了数学、英语"头就变大″。他起初喜欢唱歌,后来又选择了影视表演,经过三年考试被电影学院录取,目前成为了著名的影视明星。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女,甚至采取揠苗助长的作法,终将适得其反,到头来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作为家长,切不可将自己的人生遗憾寄希望于孩子来"实现",用孩子本该自由烂漫的明天来填补自己昨天的缺憾。若如此,其实是一种自私,更是一种不负责任。因为,孩子柔弱的双肩承担不住如此的重负和责任!
人生没有完美,人的一生总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遗憾,对此不必纠结,顺其自然就好。再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残缺也是一种美。
当然,不把孩子的明天来填补自己的人生不足,并不是对孩子成长放任自流,而是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尽量避其所短、扬其所长,让孩子充分享有一个阳光自由的儿童时期,让孩子的心智随时日自然健康发育,让孩子自主选择人生之路、放飞心中梦想。
孩子的路怎么走,让孩子自己选择!作父母的只能参谋参谋、提提建议,一旦孩子做出了决定,自己则要全力支持、尽心服务,千万不可过多干预。这样,人生才不会留下新的遗憾!(图片选自网络,致谢制作拍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