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排行老七,家里以前也是大户人家。老王年轻时候想学法术,听说崂山上有仙人,他背个包就去了。老王来到崂山上,只见道观里有个道士坐在蒲团上,鹤发童颜,神采奕奕。这道士说话,老王虽然听不懂,但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于是就拜他为师。道士说,拜师没问题,只怕你吃不了苦哦。老王说,我可以的。于是老王就拜入这道士门下了。
凌晨时分,道士丢给老王一把斧子,说道:你先跟着砍上一个月柴吧。老王砍了一个多月,手都磨起茧子了,苦不堪言,并萌生了回家的念头。
一天晚上,道观来了俩客人和道士喝酒。天黑了,也没点灯笼蜡烛。老王见道士用纸剪了个圆贴墙上,屋子立马就亮堂堂了。徒弟们都跑来围观。一个客人说道:今晚高兴,大家有酒一块喝,喝醉为止。于是取了酒壶一个个倒给众人。老王寻思,这七八个人,一壶酒怎么够呢?他观察了一会,却发现那酒壶倒酒了也没加,却好像怎么也倒不完啊。又一个客人说道:有月有酒,还差个美人,我把嫦娥叫过来吧。只见他把筷子丢到月亮里,很快从月亮上下来一个美女,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表演完毕,她跳到桌子上,眨眼间又变回了筷子。
一个客人说道:今晚很开心,我不胜酒力,我们到月亮上吃点菜吧。三人飞到月亮上开宴席了。众弟子看到他们三个人在月宫里喝酒吃菜,清清楚楚,跟在镜子里似得。过了不久,月亮慢慢变暗,徒弟们点上蜡烛,只看到道士自个坐着,客人早走了。桌上还有吃剩的菜肴。一看那发光的月亮,原来就是师父煎的纸圆。道士问弟子们:“酒喝够没”。弟子们回答:“喝够了。”“喝够就早点睡,别耽误明天砍柴。”老王看师父法术这么厉害,非常想学,也不再想回家了。
又砍了一个月柴,老王又受不了,但是道士还是不传他们法术。老王就向道士辞行道:“我那么远来拜你为师学习法术,不求长生不老,但你也得教我一两招。我来了两三个月,天天都砍柴,我在家可没吃过这苦啊。”道士笑道:“我就说你不能吃苦,既然这样,你明早就下山去吧。”老王这可不干:“我天天做苦力,你得教我几招,我不能白来。”道长问:“你想学什么法术?”老王道:“我看师父走路,墙都挡不住,我就要学这穿墙术。”道士笑着答应了,于是传了他口诀,让他念完了就去穿墙。
老王看着墙不敢去。道长说道:“别怕,试着穿过墙去。”老王壮了壮胆,但是跑到墙头又停下来了。道士说道:“低头往墙里跑,别犹豫不决。”老王又退后几步,鼓起勇气向墙跑去,头碰到墙的时候,好像墙不存在,回头一看,墙在外面了。老王看自己学会了穿墙术很是高兴,向道长拜谢。道长对老王笑道:“回家后要勤加练习,否则就不灵了。”
老王回到家,开心得不得了,跟妻子炫耀自己遇到仙人了,还学了法术。妻子不信。老王就演示给她看,退后,加速,跑,直往墙上撞。没想到这次闪现撞墙了,老王被撞得摔倒在地,头上鼓起个鸡蛋大的包。老王大骂这道士不安好心,妻子在一旁大笑不止。
聊斋里《崂山道士》这个故事非常经典,我们常常用这个故事表达世上没有速成法,只有沉下心来学习,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然而蒲松龄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却不是这样,他是想说“宣威逞暴之术”在一个地方有效,在别的地方未必有效。正如老王的穿墙术在一个地方有效,在另一个地方就失效了。天下那么大,都用一个办法来管理,那是行不通的。蒲松龄含蓄地对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的暴行表达了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