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英语课程的深入,换了外教,来自美国,当然其发音也是美音。而且其语速飞快,思维跳跃,听课的困难加剧。怎么办?
无奈之下,求教于班主任董老师,他刚从纽约工学院(现纽约大学工学院)进修回来,相信他也一定经历过同样的困难,一定会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就是坚持听VOA慢速英语,他每天录制当天的广播,隔三差五地给我和杨国粱。但前提是帮他用机械打字机整理出播音稿,以方便其他同学学习。新闻类内容没有问题,要命的是其专题类内容,例如《农业报道》、《This is America》和《科技报道》。与农业类相关词汇几乎是零,美国历史知识基本空白,科技报道覆盖各个学科,词汇量啊!我的老天!
董老师伸出援手,他帮我们两人填补了不少空缺着的词汇。那段时间,他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实在不好意思打搅他,我们就用最原始的办法,根据发音在字典中寻找。很多单词从其发音能推断首字母是哪个,最笨的办法是将《牛津英汉词典》中这个首字母开始的每个单词人工搜索一遍。但一些单词其发音与首字母不符,有时会查找得令人抓狂!这是我只有求教于英语班上教精读的牛成儒老先生,他帮了很大的忙,由于学校是工科院校,对应的英语专业主要是培养科技文献与情报的翻译人才,所以对于科技类英语,英语系的牛老师绝对是牛人,《科技报道》中我们不懂的单词到他手中随便玩,nothing!
这样又坚持了两个多月,美式英文听力一关过了。这些凭发音从字典中找到的生词,全部掌握。试想,自己千辛万苦找到的生词会放过它们吗? 必须全歼!换成你也一样。
提高听力只是学习中的一种进步,从这些专题报道中有学会了很多原来不懂的知识,尤其是许多中文媒体还未报道的新知识、新内容。
大学的正规化英语教育到大二为止就结束了。但是此时的自己已经清晰地意识到必须Keep Going,因为这是通往外部世界的一扇大门,一扇窗户。大学的后两年从来没有中断过英语学习,只是重点转向学科的专业英文。
当大三专业课程《信号与系统》开始时,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进修回来的殷瑞老师坚持使用MIT奥本海姆教授原版的教材,更使自己的专业英文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大四时的本科毕业论文在殷瑞老师精心指导下,取得重大成果,撰写了平生第一篇英文论文,经其修改,在日内瓦的国际生物医学年会上发表。
本科四年的扎实基础为自己后来的三年研究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三年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了四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国际一级核心刊物和年会上,并以优异成绩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