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傲一慢
剧本课?
是的,剧本课!
第一次剧本课,老师讲的课程标题是: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编剧?
这一节课,是很连贯的视频教学,我老老实实地边听边做笔记,写了四页内容。
核心要素一:编剧的职业素质。
首先,要学会耐得住寂寞,用勤奋和行动写出作品来。其次,要坚持自己的表达,写出属于自己特色的东西,并且坚持下去。再次,训练“发散性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但要注意符合逻辑。最后,反复修改,花时间去打磨作品。
核心要素二:核心能力。
第一,善于观察。影片之所以被人记住,是因为他其中的人物。人物身上的细微动作,习惯性语言以及他的穿搭风格,都能成为观众记得住的理由。那些故事中的细节,每一处都在帮助塑造人物性格,每一步都是在帮助推动情节。
第二,情绪管理。剧本创作是专业专业编剧的理性和技巧。创作的过程中,保持理性,才能把观众带入其中,以情动人。
第三,故事为王。剧本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在于讲好故事。讲好故事是一个编剧的本职,任何题材都需要讲好故事。
核心要素三:剧本和小说的不同。
首先,写作方式和写作内容不同。小说为读者服务,剧本却是为整个剧组服务,它是个工作台本,也是说明书。小说是独创作品,依据作者想法自由发挥,而剧本是一种命题作文,具有特定的要求,要确定好大纲,把握好节奏。
其次,剧本的戏剧冲突比小说更强烈,台词在剧本中更加突出,口语化和生活化的表现更强一些。当然,剧本和小说一样,要学过概括大纲,提炼出故事核。
这一次剧本课,我一边听一边记,还在嘴里道道:达不到,达不到,根本不可能成为编剧。室友在我旁边听着,安慰了我一句:不必想那么多,也不必刻意追逐,按部就班地做好当下的事情,说不定哪一天你就到那儿了!
她说的这句话,被我记在了笔记本最显眼的位置,让我不再感慨和摇头否定。说实话,我现在连小说都写得不好,怎么可能一下子写好剧本,这中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从我第一次知道这三个月要上剧本课的时候,我心里是犯怵的,担惊受怕、战战兢兢地打开APP开始学习。但是,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我起码知道了自己与一个合格编剧之间的差距,这是我未来可以提升和进步的空间,这就足够了。
况且,我在这次的课程中,也受到了写作方面的启发,这就是进步。
第一,善于观察和思考,是写作可以打开的正确方式。细致地做好观察工作,观察每一个生活中遇到的人物特征,找出最突出的方面来刻画,并学会挖机事件背后的真相。最重要的,是学会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及时地记录下来,用手机的记事本记下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将是个奇妙的过程。
第二,讲好故事,是任何写作形式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写小说,需要我们讲好故事,写剧本,依然要求我们会讲故事。现在,写作状态处于爬坡阶段,我最大的短板就是故事讲得不够精彩。那么,下一步我就要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故事中去,刻意训练写故事的能力。
第三,创作过程中,要保持读者思维,观众思维。写作的过程中,肯定会不可避免地加入情感的元素,这样写出来才能打动读者,打动观众。但这里要有限度,不能过分投入情感,否则写到最后,就变成了自嗨模式,无法再打动人心。
有了感悟,找到方向,接下来我就要去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