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刚看完猫叔的《一年顶十年》,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因为内容很干、排版也很简洁,字也不算太多,好像是猫叔在一对一跟人聊天一样,感觉平易近人,也很贴心,有很多启发的点,也做了很多的思考,开始慢慢运用到目前的生活和工作中,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本文中提到的“把读过的书转化为生产力的三点思考,分别是:标配、用书和笔记。”,深有同感,以前读书不求甚解,买了一书柜的书,读的也不少,但还是没有逃离出“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知识诅咒,回过头看,哪本书我能复述出作者的主要框架和重要概念,或其中的某个小故事?早已忘记不知所云了,如此一想,的确非常可惜。读过,却相当于没读过,之前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并没有转化为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实打实的生产力,实属不应该啊。
第一:读书。这的确是终身学习者的标配,关于阅读的重要性,怎么讲也不为过,甚至可以说阅读是性价比最高的提升自我的方式,一个爱阅读的人,可以穿越古今、可以找到答案、可以无限对话、可以开启智慧,好处太多了。
第二:用书。用是最好的读,学习金字塔和阅读金字塔的模型,都近乎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最高层级的就是“教是最好的学”、“践行+输出”,如果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那这些就不是属于你的,只是数据而已,所以,知行合一是最重要的,要抓住机会不断输出实践,这样的学习才是最能发挥价值的。
第三:笔记。写读书笔记或摘抄金句、思维导图,其实本质上还是在摘录,并没有触发自己的思考,所以只停留在表面,并不彻底。要想达到深度的思考,不是全书都记录,而是选取自己有启发的一些点,针对性的展开思考和实践,这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不是享受划完一本书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