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近期有期节目是《怎么样成为一个高手》,这个标题真真是吸引人,让我这种只想逆袭的普通人迫不及待的点开去听,在短短的一小时里,我听到了四点内容:
一:按照老司机的套路,针对性刻意练习;
相信你听说过“一万小时定义”:想要成为一个高手,练习一万小时就欧了~
这个定义刺激着我们勤奋。没错,勤奋是成为高手的必要条件,可是并不是勤奋,就代表着会成为高手。
这个定义最大的负面价值就是:我们认为勤奋是必然成功的,没有成功就会找其他借口。
就像国足,没成功就是风水问题、国民素质问题。
实际上这种勤奋只能称为“傻用功”。
一万小时定义隐藏了巨大的、方向性的前提:我们需要学习老司机成功的“套路”(此处不是贬义词),然后根据套路有针对性的重复训练。
二、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每个人都有个体性差异,在按照套路练习时,难免走偏。
所以,在练习时,需要有及时反馈,这样能及时调整我们的问题。
节目中,有个例子非常能帮我们理解。
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有一群作者非常的“可怜”,他们把自己的作品通过邮局进行投稿,然后坐等杂志社、出版社的反馈:通过或者拒绝。
作者都认为自己的文章写得特别好,杂志社、出版社没采纳,作者们很自然的就能归因于:编辑不喜欢我这类文章、编辑瞎了眼!
这就是没有及时反馈,我们不知道我们的问题在哪里。
有了互联网就不一样,作者把文章上传网站,写得好,浏览和粉丝就多,写得不好,文章就沉了。作者就自然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练习也是一样,我们需要有人告诉我们,这个练习好还是不好,哪里需要调整?
所以,师徒制将会重现江湖,成为最实用的高手养成方式。
你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师傅吗?
三、知识互动,而不是收藏
互联网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陷入了知识恐慌。生怕别人知道,我们不知道,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脚步。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落后就会挨打,没错,我们害怕挨打、害怕落后,所以对爆炸的知识,恨不得插个芯片到脑瓜子里,能一键吸收。
可是太多的知识,看到看不过来,何况分辨和运用?
于是催生了一个新物种:收藏党!
打开微信朋友圈和收藏,里面有多少的养生、理财、经管知识链接,当时看都没看两眼,就收藏转发,想着以后慢慢看?
打开电脑,硬盘里有几个G的英语语法总结合集、EXCEL小技巧100招,就想以后学习的时候看?
现在再问问自己,我们收藏的知识有看过吗?
我们为什么成不了高手?
因为我们没有与知识产生互动,只是看上去很认真而已。
所以,请不要只是收藏知识,而是与知识产生互动:学习练习知识,并且做学习笔记、练习记录、练习心得等。
四、鸡汤:走出舒适区,走进学习区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学习就是自虐!
这是我们的大脑回路决定的,学习知识或者技能,需要多次反复记忆和练习,才能让大脑回路产生路径,才能实现自动播放模式。
所以你愉快的看完几部美剧,说学习英语,那是扯淡。
如果你想通过美剧学习英语,就要碰到陌生单词、短句,暂停电视,然后去抄录、去查字典、去记。这时候,你觉得看美剧还是愉快的吗?
舒适区意味着,我们都懂,都会的领域。
学习区意味着,新的知识,我不会的知识。
愿意走出舒适区,跨入学习区,意味着:
首先,我们得承认我们并不是最厉害的人,我们要向更成功的人学习套路。
其次,我们要愿意自虐。在大脑里建立新的路径,意味着拿休闲的时间,去学习和练习。
最后,跨入学习区,就是将原本的学习区转变为舒适区。不断扩大的舒适区,比别人面积更大的舒适区,是高手的典型性特征。
听完这集节目,我梳理了一个学习的逻辑:
1、找成功人学习套路。
2、按照套路反复刻意练习。
3、找师傅指点,实时反馈改进。
4、与知识产生互动,留下学习的痕迹。
5、在整个过程里,不断激励自己,走出舒适区,坚持学习。
轻松5步,找到学习的本质。
你知道怎么样成为一个高手了吗?
可是问题也就来了,知道和成为是两个概念!
知道和成为,中间隔了一万个套路!
所以,高手和普通人真正的区别在这里:
1、什么样的套路是适合自己的,我们有辨别力吗?
2、反复刻意练习,我们有毅力吗?
3、我们能找到那个师傅带我们、帮助我们吗?(极其反感用道德绑架的方式要求别人指点,现在是付费时代,想免费找师傅的还是靠自学吧!)
4、与知识产生互动,我们能互动多久?
5、我们有走出舒适区的决心和激励自己的正确方式吗?
你成为一个高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