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来自《第4章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 》,本章共有11个法则,11个法则值得我们每一个都去学习体会揣摩,这样能够更多的看到我们的系统性思维有哪些缺陷。如果这样的话,我们14天就过去啦_。左思右想后挑选啦2个法则作为今天的拆页其他9个我结合书中内容做了说明,喜欢的伙伴们可以翻到本文的最后阅读,或者到网络上搜索,或者看你的书啦。
拆页四 来自《第4章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P66
法则3 情况变糟之前会先变好
低杠杆效益的措施,如果不是在短期内确实管用,就不会那么有诱惑力。新住房建起来了,失业的人群得到了培训,饥饿的儿童得救了,订货单又回来了,烟戒了,消除了给孩子的压力,并且避免了与新来同事的争执。补偿反馈通常有一段时间“延迟”,即在短期的利益和长期的损害之间的时间间隔。《纽约客》杂志曾经刊登过一幅漫画: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压在他左侧的巨大的多米诺骨牌推倒了。“这下我终于可以放松了。”那个人对自己说。当然,他没有看见,骨牌在一个接一个地倒下,骨牌链会从他身后绕一圈,最后从他的右侧砸向他自己。
“先好后糟”是许多管理措施的结果,正是它,使得政治性决策过程往往制造出毫无裨益的反效果。“政治性决策过程”是指在比较各类替代方案本身的价值之外,还考虑了各种其他因素的决策过程—如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挣得体面”或者“讨好老板”。在复杂的人类系统中,总有无数种方法来让短期效果很好看。只不过补偿反馈的阴魂,会逐渐兜着圈子回来缠绕你。
“逐渐”是这里的关键词。比如,多米诺骨牌圈的延迟,就说明为什么系统性问题是那么难以识别。往往是,典型的解决方案能够马上缓解症状,让你感觉良好,你会觉得:现在情况好起来了,或许甚至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可能要等两年、三年或四年,老问题才会回来,或者出现新的、更严重的问题。到那时,按现在大多数职场换人的速度,在那个位置上坐着的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
「A1,激活经验」
请写一个曾经处理过的事情,当时的确把问题处理了,处理的效果还不错,但却损害了长期利益注意,说明当时的处理方式是什么,效果如何,损害的长期利益是什么,怎么补救的。
大约7年前,说到这个数字总感觉很扎心,已在这个公司混了14年了,是不是太忠心啦!言归正传,当时我在工程部,公司要上创新项目,集团给的硬指标,完不成不行。领导们绞尽脑汁找新技术,最后对一种新型的保温材料所吸引。经过一番的考察,各种复杂的程序,这个项目最终上线。当时,为我们公司在集团赢得了创新大奖。同时,才取这种新技术的楼座,更加好卖,为公司赢得了不少利润。然而,过了两年,采用这种保温材料的楼座无一例外的开始出现发霉现象,业主投诉剧增,新任领导的办公室被堵得水泄不通。一开始,只能先治表面,不敢往前任领导决策上引(前任刚刚升职调走)。但问题越来越多,旧问题还没解决彻底,新问题已经一堆了,业主投诉的热潮压是压不住的,媒体更是非常勤奋的天天来我们这里蹲点。无奈,集团领导亲自下来看现场,也被问题的严重性惊到了,只能花巨资,对那几个楼重新做保温,才把问题解决掉。经过这么一闹,公司在当地的声誉受到大大的影响。
国有企业的领导,往往会更加关注怎样完成指标这件事情上,而整体的系统背后的存在的危机看不到,看到来也未必重视。其实当这个新技术进行专家评审的时候,有的专家就提出异议:理论上来说,没有问题。但按照大部分施工企业的施工习惯,他们会把它当成找平层来操作,那么保温层的厚度无法保障。但为了完成指标,领导没有领会他们的建议。那个时候,多数评审也就是为了那些评审费而来的,也就没有几个坚持的了,但后果是损失上千万的维修成本啊!
此文不敢发朋友圈了,否则在这个公司就混不下去了!
拆页五 P70
法则8 微小的变革可能产生很大的成果----但最有效的杠杆常常最不易被发现。
有人把系统思考称为“新的沉闷科学”,因为它教导人们:最明显的解决方法不管用,它最多也只能带来短期的改善,长期来看则会把事情搞得更糟。然而,故事还有另一面。系统思考还指出:微小的、集中的行动,如果选对地方,有时会带来可观的、可持续的改善。系统思考学者们把这个原则叫做“杠杆作用”( leverage)。
因此,应对困难的问题,常常必须发现“高效杠杆作用”( high leverage)在哪里,即找到最省力,又能产生持久、可观的改进的变革方法。
补充:译者注:杠杆作用是一种比喻,指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有效的方法。尽管比喻是机械的,但系统问题的高杠杆效益的解决方法,一定不是机械和新型的方法,而是涉及微妙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组织决策程序、个人情感和习惯等非线性因素。
「A1,激活经验」
描述你见过的“杠杆作用,说明这个杠杆的作用是什么。
TA可能是超市收银系统高峰期开启所有收银通道,以及每个通道配一个帮忙装货物的工作人员,以缓解收银压力;也可能是道路上设置的左转待转区,以缓解交通拥堵;还可能是老公处理婆媳关系而坚持好人让媳妇做----老公买了些东西孝敬父母,或者能让父母开心的事,都让老婆出面;还有你的工作系统中,有一件什么事情做了,就能起到客观的、可持续的改善。`
杠杆作用的真正作用,在于找到关键的、有效的方法,补充到之前的系统中,或者代替系统中的某一部分,产生持久的改进方案。举三个例子:
1、小饭桌兴起
按照杠杆原理分析,在中国社会小饭桌的兴起必然的。问题的三个因素:一是学校放学时间,对于上班的父母来说,是如此尴尬;二是年轻父母的父母们,依然年轻,他们向往自己的生活,不可能情愿为了照顾孩子放弃自己的时间;三是让父母,或者父母的父母辅导孩子的功课,渐渐进入瓶颈。那么,此时就有这么一帮人站出来帮着父母接孩子,辅导孩子,让孩子们放学之后有地方去。
2、标准化达标
公司去年搞的基础管理达标活动,就是为了解决之前基础管理不到位,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使用达标活动的杠杆作用,促进各个项目公司完善自己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3、习惯惯例养成
对于孩子的习惯养成,许多家长头疼不已。虽然建立了行为习惯惯例表,但持续不了多久,就又回去了。此时的问题关键在哪里呢?是孩子还是父母呢?多数父母认为惯例表是给孩子制作的,并且满怀期望看到改变。但事实总是喜欢打脸。如果此时,父母也给自己制造一个惯例表,并坚持执行下去,有意识的起到杠杆的作用,结果如何?不妨试试!
附:11个法则的部分解释
法则1.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法”
---处理问题时要检讨过去处理问题时采用的方法。要避免,把问题从系统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的解决方案,比如,按下葫芦起了瓢,拆了东墙补西墙。
法则2.你越使劲推,系统反弹力越大
--这是“补偿反馈”,即愿望良好的措施介入后,引起系统的反应,结果抵消了介入行动所带来的好处,比如,戒烟(良好的措施)的人发现体重增加(系统的反应),在自我形象方面损失太大(抵消了介入行动带来的好处),结果为了减轻压力,又重新开始吸烟。
法则3.情况变糟之前会先变好
法则4.选则容易的办法往往会无功而返。
---用熟悉的方法解决问题,总能让我们放心,而用熟悉的方法,使劲儿的努力解决问题,但深层的问题根本没有改变,或者是更加恶化。
法则5.疗法可能比疾病更糟糕
---转移负担给介入者,比如,我们拆散大家庭,把照顾老人的负担转移到疗养院。冷战,把维持和平的责任从谈判,转移到了军备竞赛,从而强化了军事及其相关产业。
法则6.快就是慢
---几乎所有自然系统,从生态系统到动物,再到人类组织,都有天然固有的最佳成长速度,而最佳成长速度比可能的最快成长速度要慢许多。所以当你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特别想去修补时,你不可以简单的介入,贸然的采取行动,因为那样可能不会有任何帮助。
法则7.因和果在时空中并不紧密相连
---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可能并不是我们最初所看到的。比如,生产线出了问题,我们就在生产部门找原因,或许原因是在采购部门。
法则8.微小的变革可能产生很大的成果——但有效的杠杆常常不易发现
法则9.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但不是马上
---这个理念是用了“拍快照”的方式所形成的人为难题,因为人们放弃了过程的思考方法, 比如高质量和低成本,在生产企业从来都是打架的事情,然而通过规划在不同的时间推动实现,最后都能达成。
法则10.把大象切成两半得不到两头小象
---要理解大多数最富有挑战性的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看清产生问题的整个系统,而非是看局部。
法则11.不去责怪
---遇到问题不要去责怪他人,因为我们和他人都在一个系统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