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去电影院前,已经在微信号、朋友圈“观摩”了好些次,本来不抱期望的,被吊起了胃口,也就抱了点期望。结果,整部片子看下来,从头到尾入不了戏,想来想去,就是这点期望坏了事。
这部片子有三个bug。
1.都21世纪了,居然还用女人生个孩子就会死这种桥段,真不知道编剧是太蠢,还是太懒。这种情节设置,一夜穿越回解放前,立刻让人出戏,把前面好不容易铺垫积累起来的一点情绪给整没了,low到无可救药。安生小说里写的多好,七月生下她和家明的女儿,交给安生,转身就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了,这多现代啊。
2.绕来绕去,怎么也绕不开俩女人抢一男人的老套路。好像咱中国好闺蜜,整天腻歪在一起,不是为了别的,就是等着为了一个男人开撕。为什么女人的青春期,不是面对和寻找自己,而一定要围着一个男人打转转呢,这也太无趣了吧。对电影来说,讲好一个故事最重要,核心的情节线这么老土老套单薄,电影就好看不到哪里去。
3.家明,第一男主角,面目太过模糊,没有性格,没有特征,甚至没有颜值,白白浪费了“家明”这个好名字。家明是谁呀,是师太笔下永远穿着白衬衣的翩翩少年,多少亦舒女书迷心中的一个梦。这部片子倒好,家明第一次出场,既没朝气,也没锐气,透着些疲惫沧桑、纠结犹豫,像极了生活中那些被一地鸡毛的日子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中年男人,没有一点少年的清新爽朗。一想到七月安生抢夺的,不过这样一个男人,真让人生气。再对比一下《情书》中的藤井树,那个站在图书馆窗帘边看书的少年,瞬间让人没了脾气。
当然,这部片子也非全无可取之处,好评并非空穴来风。
1.最大的惊喜,是周冬雨和马思纯的表演。
周冬雨,这个从《山楂树之恋》走出来,眉目疏淡、身子单薄的女演员,这么些年过去,脸上渐渐“有了戏”,眼睛、眉毛和嘴唇都变得丰富立体起来,细微的情绪、感情,诠释得挺到位。她的表演,放得开,有点小奔放,常常让我想起周迅。
马思纯,则演得稳稳当当,又挺有张力。她演的七月,挺有说服力,就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外表乖巧、听话、纯真、善良,内心各种小心机、小九九,懂得示弱,以退为进,看似按部就班,实则步步为营。
2.七月与安生的“镜像”关系设定还算巧妙。
片尾,安生回头望着玻璃中的自己,对面显现的是七月的笑脸。七月和安生,其实就是我们身上矛盾的两面,一方面,日复一日,过着安安稳稳的生活,享受最平凡的快乐,另一面,则时时想跑开、想逃离,去过自由随性的生活。
七月难产去世之后,写书的安生幻想了她们互换了一次人生,乖乖女和文艺背包客互换了一下,过着对方的人生。也是这种关系设定的延伸。
在这一层意义上,安生与七月的开撕,其实就是我们内在自我的矛盾和冲突,不是两个女人的战斗,而且自己与自己的战斗。这种设置,虽然老套,但还算巧妙。
3.电影很多小细节处理得不错,七月与安生从小到大、短短长长的发型变化,一起冲凉、看内衣、比胸部大小……考虑到是男导演,这些更加难能可贵。不过,这些细节估计直男是get不到的。
看完这部,反而更加怀念岩井俊二的《情书》、《花与爱丽丝》。那些,才是我想要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