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现风
2022年1月,两个老师分别从网上买了吴松超老师的《给教师的第68条写作建议》,我的书是去年就买的,于是我们书海拾贝读写群启动了第一个月读书模式,我们的目的是一个月读一本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2021年1月8日,上午九点多的时候,田老师就把本周的读书笔记和 读书心得,发到群里了。我当时有点小骄傲,感觉一路同行的人找对了,我们果然是尺码相同的一类人,但同时又有点小惭愧,自己周六只写好了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还没有开始写,因为我的写作计划是周六完成读书笔记,周日完成读书心得,每天一篇简书日更“千字文”。
而且田老师还谦虚地说:“李老师,第一次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不太会写,语言缺乏,没有深度。”
好谦虚的田老师,我就喜欢和这样的老师在一起,和优秀品质的老师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更加优秀。金老师马上给了田老师好几个大大的赞,我们的读写群就是要以互相鼓励,互相欣赏,一起成长为出发点。
“我就想着,先写了再说,就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田老师继续在群里说。
“这本书我还挺喜欢的。”田老师说。
“目前这本书比较火,好几个群里都在读这本书。”我告诉群里的小伙伴们。
“我就是喜欢这本书,真的很值得学习,就是读的慢,反复读几遍,有时候一句话都要反复思考。”田老师继续说。
“我也是读的慢。看来我们是同频共振的一类人。”我继续和田老师交流着。
“读了之后有种想开始写教后记,教学案例的想法,这种感觉要趁热打铁。”好学的田老师继续说。
“打算寒假试着写一下教学案例,不知道能不能写下来。”田老师继续说着。
“一定可以的,动笔了就开始做研究了。”我继续鼓励着田老师。
“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写得好,坚持会告诉你力量的威力。”我再一次的鼓励着。
“虽然语言匮乏,管它写的好不好,先提笔再说。”田老师说。
“一起走,一起写,一切都会更加美好。”我再次鼓励。
然后我分享了书里的几句话,金老师也分享了书里的几句话,此时的我感觉和这么一群上进的小伙伴们在一起,人生真的非常美好。
“今天读这本书有种发现宝藏的感觉,前面几次没有读懂,今天突然明白了许多,谢谢李老师和巧巧,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金老师真诚地说。
“我这个数学老师看看能不能写点小东西出来。”金老师有点小担心地说。
“尺码相同的人在一起的幸福,抱团成长,共同进步。”我鼓励着金老师说。
“能,我就是数学老师,现在都写了二十多万字了,153篇简书,每篇千字文。”我用自身的实例和数字鼓励着金老师。
“谢谢李老师,我今天才知道可以下载简书写东西,发现自己太OUT了,我先从300字开始写起,争取一年后向千字文靠近。”金老师给自己提出了目标。
“今天像喝了咖啡一样,睡不着,再次看李老师之前分享给我们的魏老师的总结,收益良多。”金老师说。
“我想请李老师再给我们推荐一本关于班级管理、班主任技能的书,寒假看。”上进的金老师继续说。
看到金老师的这一句话,我有点被金老师的上进心感动了,我也是非常喜欢和这样上进的年轻人一起同行的。
“咱不急,一月一本,养习惯,沉淀自己,今年绝大多数读书目录是和班级管理有关的。”我慢慢说。
“好的,我开始读书上瘾了,现在坐车里,包里多一本书。”金老师说,
“每天快点把作业改完了,只要班级里没有发生什么事儿,还可以多看一会儿书。”田老师说。
此时此刻的我,已经被群里两个小伙伴的读书精神所感动。我们也有另外一个群里,鼓励数学老师们一起读书,还有本校的校长在监督,但老师的读书欲望依然没有被点燃,建群一年多了,能读书并且坚持读书的老师聊聊甚少,而现在的这一个群里,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仅仅就是我们单纯的几个教师,但大家的学习欲望使我备受感动。
现在让我想起了海明威说过的一句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意思: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人生如果只是依靠外来的压力促进自我的成长,充其量最后成长为一种“食物”,但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孕育的是一个“生命”---又一个崭新的自我。目前的两位老师在发现并激发自我内在的能量的小宇宙,认识了内在真实的自我,进而在努力实现“从内打破”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颠覆对在大千世界人间万象的认识,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