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下旬,烈日炎炎,我感到南方更加酷热难耐。晚上即便打开窗户,开启风扇,到了后半夜还是被热醒了。蚊子嗡嗡不断袭来,当时想着要是拉上蚊帐就好了。但是,宿舍毕竟简陋,所缺物品还得慢慢购置并完善。
半醒半睡之间,好不容易捱到天亮,加上路途奔袭,早晨起来时觉得浑身无力,双腿灌铅。毕竟初来乍到,不能萎靡不振,一定要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冲凉之后,洗漱一番,然后到学校吃早餐。这时候见到不少同事,但不晓得他们姓甚名谁,只顾得吃饭,也没有打招呼。
他们彼此熟悉,边吃饭边聊天。早饭有米粥、馒头、稀饭、一筐鸭蛋,也有荤素混搭的几种菜,也有类似“虫子”的海鲜,以及小小的贝壳等。我还看到几乎每个就餐者手持鸭蛋。先把底部敲破,然后用筷子一点一点将里面的内容挖出,倒在碗里——这种吃法,我又是第一次见到,不过以后我同样适应这种吃鸭蛋的方式,简单易行,毫不浪费。以后经常见到,逐渐习惯,也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了。
后来,我看到老叶也来就餐,于是彼此打了招呼。饭后,我无处可去,便在校园溜达。等老叶早餐结束,我和他一起到了高三办公室。刚才共进早餐的同事各忙各的事,看到老叶到来,纷纷起立打招呼。这时候,老叶说:隆重介绍一下,这位刚来的老师是李老师,教英语,以后要和大家一块共事,大家欢迎。
大家的掌声尽管零落,但也作出欢迎的姿态。我随即也做了自我介绍,说自己来自中原地带,毕业也没有几年,与前辈相比,知识、经验、能力欠缺,请大家多多关照。
由于是集体办公,我所在的办公室的同事都是高三老师。其中一位五十多岁的女老师,姓王,是高三的负责人。她把我安排到最靠近窗户的一张办公桌,我可以看到室外就是一棵生机勃勃的马尾松和一片苍翠欲滴的竹林。
距离正式开学的暑假还有几天,大家提前到来,也是为迎接高三学生及早准备。因为高三意味着升学,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责任重大,不敢唐突。再者,私立学校对教师要求肯定严格,因为每个月都要为下属员工支付一笔不菲的工资。既来之,则安之。我尽快适应角色,尽管此前我还没有带过高三。忐忑和茫然并存,但是尽量让自己忙碌起来,我觉得自己只是储备没有问题,只是教学方式上要不断探索。教案、教参和教材等物品随后领到,另外生活用品也由后勤人员细心提供。我看到大家热火朝天的干劲,也深受感染,不敢懈怠。除了熟悉教材,我还领取了一份学生名单,看到白纸黑字上的每一个姓名,过几天就要面对这帮活泼可爱的学生,除了期待,内心还真有点焦虑和不安。
随后三四天,我早出晚归,除了一日三餐和晚上休息外,我差不多整天都在高三办公室,慢慢也和同事们熟悉起来。这样,我越是尽快熟悉学校的教学环境,越有利于充分备课,熟悉教材,并及早进入教学状态。
同事们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其实都是相聚尚中的心路历程大体相似。大家差不多都是是原籍公办学校的老师,都是因为经济状况不佳才选择异乡漂泊,“孔雀东南飞”是因为故乡无枝可依。“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很快我们就有了共同话题,但是大家交流还是小心翼翼,透着客气。
我逐渐了解到同事们的任教科目和简单的个人情况:高三组长王老师来自黑龙江,教高三政治。谭老师来自湖南,教的是物理。龚老师来自湖北,教的是化学。两个来自湖南的黄老师一个教数学。另一个教历史,据说他们是来自同一个祠堂的。两个李老师一老一少,一个是长者,来自江西九江,教高三语文;另一个比我还年轻也来自湖北,也教英语。加上我,办公室汇聚三个李老师,大家不好区分,有个同事提议说称我为中李,另外两个分别为老李和小李。不过,我觉得中李之称很别扭,不过是一种戏言,我还是被称为小李的机会更多一些。教地理的老师还没有来到,当时空缺,据说学校正在积极招聘。另外,还有两个一老一少的女老师,一个教生物,一个教语文。不用问她们来自何方,我从她们讲的普通话就能判断出和我同乡,都来自河南那个贫瘠的地方。当然,提前到岗的还有几个老师,他们皆为本地人,讲了一口方言土语,和他们交谈,让我由衷感到深深的茫然、绝望和无力。
从当地的土语中,我知道了Gagang就是浙江,Sameng就是三门,数字1和2发音根本分不清,我觉得都是ni,这似乎和日语很近似。我觉得以后可能很热闹了,我听不懂学生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做起家访,面对家长,估计还得有翻译帮忙。想想都觉得有点滑稽——不过这一场面还真遇到多次,都是我讲一句话,然后再由他们当地老师帮我传达,看惯了抗日大片,只是不由自主往翻译官那方面瞎联想。
据了解,高三共设三个班,我所带的三一班为快班,而三二、三三则为平行班,每班不超过50人。我觉得这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就我后来的感受而言,快班也没有优越到哪里去。只是学校在鼓励学生时,出于宣传,学校广告上说高薪聘请全国各地的老师前来任教,到底什么样的情况,学生岂能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经过几天调整,我基本上没有水土不服,只是对一天到晚以米饭为主食有点排斥。但入乡随俗,慢慢还是能够适应的。在办公室,也能够沉下心来阅读教材,认真备课。期间,见过尚云校长两次,一次是全体高三教师会议,一次是高三班主任会议。他要求我们写出工作计划,我们一一照办。我觉得学校虽小,各方面还是满正规的,并对开学后的工作状态信心大增。
由于和老李宿舍对门,我们颇能聊得来,茶余饭后,常常四处散步,也从他那里提前了解到了亭旁小镇的风土人情和学校的某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