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于磊老师讲的例子让我很受启发,夏令营中男孩对于球赛裁判不公的激烈反应的例子。通过这件事,于老师感受到了孩子平时说话经常被质疑、被否定的压抑和愤怒,孩子的情绪在被别人表达出来后,瞬间释放了。这种感知和察觉能力正是我欠缺的,很多时候我会被孩子的情绪带走,陷入到孩子嘴上说的事情中,不能静心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是我以后需要提高的地方,不陷入孩子的情绪中,能平静的看到事情背后的原因。
晚上回家很巧合,老二为周六晚上的英语课出发时间而着急发脾气。周六由于调休,孩子要上课,同时补周五的选修课5:00才能放学。晚上6:30有英语辅导班,孩子就坚持一定要5:00出发去上课不然来不及(其实不堵车半小时就到了,提前一小时走时间很从容)。说自己没时间吃饭了,5:30出发肯定不行,随后开始抱怨周六上课还上辅导班…一顿发火。我受了丁老师启发想了想,小孩子明明时间完全来得及还要再提前,是着急、焦虑的情绪,为什么这么焦虑呢?会不会一天排的满满的,事情太多导致的。我就问他,跟他商量要不要选修课请次假。他痛快的答应了,情绪也马上平稳下来,吃饭的时间地方自己也安排好了。我顺道引导了他一下,孩子,下次自己再感觉着急的时候,用一分钟感受一下自己的着急情绪,问问自己为什么事着急,然后告诉妈妈这件让你着急的事情。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他。今天妈妈是猜对了你着急的事情,但很多时候妈妈不一定能猜对,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下次再着急的时候,感受一下,用一分钟的时间想一下,好吗?孩子高兴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