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星辰书写我志在天空
作为大卫里恩《史诗三部曲》之一,《阿拉伯的劳伦斯》一扫《桂河大桥》和《日瓦戈医生》阴郁幽暗的画风,沙漠里明亮的背景仿佛衬托着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一生的骄傲与梦想。一袭白衣,金发碧眼,似乎连身后苍凉的风沙也是熠熠生辉的。
劳伦斯是一个在英国和中东的历史上都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人,甚至在世界军事史上亦有他的一席之地。
作为贵族私生子的他从小生性敏感,直至后来不懈努力考入牛津大学,却时常进行自虐式锻炼。也许,在肉体的疼痛中才可以忘记自己的身世与世人的有色眼光吧。
影片中他点燃香烟,任烟头灼伤自己的皮肤,却微微一笑的瞬间,就像是获得了某种神秘而隐忍的快感。
沙漠是骆驼和贝都因人的天下。
然而,年仅25岁的劳伦斯,毅然只身前往动乱艰苦的一战前线——中东地区。也许是怀着一腔建功立业的热血,也许只是想体验一下亡命之徒的刺激感,劳伦斯揽下了最危险的深入腹地的侦察工作。
然后,徒步穿越死亡沙漠,攻占大马士革,炸毁土耳其铁路,一举成名。
声名与赞誉如潮水般涌来,阿拉伯人奉他为神,可以带领他们走出压迫,走向自由和独立的神。
少年得志,人生的巅峰如此辉煌,以致于也许很久很久,我都忘不了那个身穿阿拉伯服饰在耀眼日光下起舞的少年,站在作为战利品的火车顶上,意气风发地睥睨天下。
有天纵英才,就有天妒英才。
过度自我膨胀的信心蚕食着劳伦斯的理智,居然胆敢在被通缉的情况下孤身一人前往敌占区刺探军情,然后受到折辱,生生折损了一双羽翼。
在此之后,天性中蛰伏的野蛮残忍与歇斯底里仿佛一下子冒了出来,原本用来伪装的慈悲与理智彻底不见了。也对,一个喜欢自虐的人骨子里应当是有对血腥的渴望的。然而,当他追上四散逃窜的敌军,挥刀喊出那一句“no prisoners”的时候,他自己亦是颤抖的。那么多的人命,瞬间死于刀下,望着还在滴血的刀尖,劳伦斯的眼睛血红一片。
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然而,当战争结束,到了应当享受荣耀与成功的时候,劳伦斯却只能站在谈判桌的一角,站在光明与阴影的交界处,眼看着自己一生的心血沦为政治谈判桌上的一场交易。
原来,人生也只是一场玩笑而已,一切的一切,早已命中注定。
要安于无所事事,我还太年轻;但想要有所作为,我又已经太年老了。
失意的劳伦斯,任性地拒绝了英国政府提供的一切职务与功勋,从此沉迷赛车带来的速度与激情,直至因此殒命。
阴谋也好,意外也罢,最终劳伦斯结束了他谜一般的一生,享年46岁。
天才注定孤独,但英雄值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