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心
01
深夜刷微博,看到舍友更新了动态。
“小时候真的挺好的,大人们的问题挺好回答的,成绩排名脱口而出;长大后真的挺难的,大人们的随口一问,我都得斟酌好久,却也时常用笑容做掩饰。”
本就情绪低落的我,在难以入眠的时刻看到舍友的感触,竟感到眼眶发热,随之而来的便是眼角滑下的泪珠,在寂静的夜里,我听到它滴落在枕头上的声音,孤独又无奈。
舍友的话真是说到了心坎。小时候,我们被问最多的问题就是“考了多少分啊”、“班里排名第几啊”“得奖了没啊”,全是这些简单问题,通俗易懂,不用你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去组织一个完美答案。
可长大后却不一样了,“要考研、考公还是其他啊”、“找到工作了吗,月薪多少”、“有女朋友吗,啥时候结婚”等系列问题一涌而出,像洪水猛兽般朝我们扑来,我们四处逃跑,却又无处可逃。
小时候以为长大后我们会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可以无限期地追剧,拥有吃不完的零食,屏蔽掉妈妈的唠叨,脱离了学校的苦海,去自由的远方,像诗人一样流浪。
可想象是想象,憧憬归憧憬,一边长大,你就会一边发现,小时候的自己真是太傻太天真,生活怎可能完美得没有一点瑕疵,你想要的就定会实现,做现实主义者吧,童话故事太完美了,你需要去尝尝苦涩。
02
小时候的我们虽不是预言家,却常常爱用假设,“等我长大后要……”的句式烂熟于心,随手拈来。
科学家、教师、医生、宇航员、发明家、画家、作家等职业被我们来回挑选,害怕自己的选择没有小伙伴的耀眼,拉低了自己的档次,那时的我们可真有趣。
记得起初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考古学家,理由是我每天放学回家都会看一档考古类节目,看着专家学者对挖出的文物娓娓道来,我很是羡慕。
中途我又因喜欢听歌,立志要去参加全国歌手海选,成为一位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手,可事与愿违,在爸妈的婉言相劝下,我停止了制造噪音。
后来我又断断续续地树立了几个不同的目标,最终却都无疾而终。那时总以为时间缓慢,慢得我可以随意在各选择中转换,肆无忌惮。
可长大后,我却在一次次眼泪中明白,儿时的我是多么地愚蠢白痴,把自己想得那么伟大,以至于巨大的落差感面前,我虽心有不甘,却又无力抵抗乃至改变。
03
“杭心,备考真的太难,我害怕自己会忽然倒下,害怕自己的努力不会有所回报,害怕自己的考研最终就是一个笑话。”
这是栀子发给我的一条微信,我回复了她两个抱抱的表情,再无其他。
我实在找不出话语来安慰她,就连搪塞的借口也难以表达。我该如何回答她,以眼泪,还是以沉默。
毕竟从孩童到当下,我们陪伴对方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度过一个又一个秋冬,熟知各自的爱好情趣,掌握对方的秘密武器。
栀子是这个暑假准备考研的,我约她放假一起回家,她告诉这个假期不回家留在学校备考的消息。
“你想好了吗?”我在电话中问她,那段是无尽的沉默,沉默中夹杂着轻轻地抽噎,良久,一直没有回答,直至电话挂断。
再次联系就是前面的那个消息了,此时她备考刚满一个月。
04
眼前依然可以清晰浮现栀子儿时和我描述的成年生活,在一个安静的小城,开一家书店,只买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书,免费提供自制的咖啡和糕点,身旁趴着一只肥胖而慵懒的大猫。
如此简单,简单到一眼就可以望穿未来的画面。可它又是那么艰难,难到还没萌芽就被扼杀,在黑暗的夜里,一点点被腐蚀,荡然无存。
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她不敢辜负,我也不敢。心中虽有有千军万马奔腾,现实却只剩自己赤手空拳,我们都不敢放纵去放手一搏,害怕青春会被闪腰。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就如儿时的你我,终究猜不出自己长大后的模样,长大后又后悔自己儿时的选择,否定、肯定再否定,矛盾丛生,循环往复。
“人生不能后悔,只能遗憾,因为遗憾只是在感叹错过,后悔却是否定了自己曾经的选择。”
一直沉浸在后悔的泥潭,我们终究无法向前。那么我们可以选择稍许遗憾,弥补对儿时的亏欠。
在羡慕的年龄没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丢脸,关键是你要奋力向前,在努力的年纪不贪于安逸,在有能力之余,去眷顾枕头下的梦想。
此景尚好,来日可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