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结合一些古代案例将一些简明精炼的大道理解释地深刻易懂,很多观点对我来讲都似如醍醐灌顶,有茅塞顿开之通透豁达之感,特此记录。
1、“非常道”与“常道”
真正的微言大义都是“非常道”,是用言语无法表明的,比如“修行在个人”,对一些表层的东西进行你独到的思考,用心揣摩后变成自己的心得体会,就是“非常道”的体现,基于自己的这些“非常道”,可能会进一步地超越前辈。
2、没有对比,也就无所谓“多和少”、“大和小”,这世上的一切对比都是不存在也不成立的,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时区不同,p值都不一样,何来的相比性呢?一切都是庸人自扰罢了。
基于此,如果痛苦是通过对比得到的,那么幸福也能通过对比得到。
3、和光同尘的影响是强大的,当别人认为你们是同类人,能同频共振时,他就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你—不露锋芒,与世无争。
4、不设边界不设限,你的活动范围才会无限大;一旦设限,等于画圈圈起了你的利益范围,人一旦圈住利益,就等于圈住了自己。一旦圈住利益范围,不但你的活动范围会减小,别人还会对你的利益产生觊觎;设限越广,画的圈子越大,圈子外的敌人就越多—所以开放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5、没有偏好,才更接近真理。有了偏好,就等于有了立场,立场,无论善恶,都很难客观。
6、具备水之美德的人如水一样安于卑下,心思如深渊般宁静,和水一样平静无为,不拘一格、随遇而安。水从不争先(功利),只争不舍昼夜(永恒),滔滔不绝(润物无休)。
最高境界是不争,不争不是没办法争,而是有资格争却不去争。
7、见好就收,不行就撤,做事不要做绝,否则容易掉转局势。
8、只要你想占有的,一定是身外之物;你不想占有的,才是与生俱来的。欣赏比占有更让人幸福。
9、常人闭目静坐后,脑中即出现日常声色之现象,就是玄览;修行者闭目后,海阔天空,不着一物,专气才能畅通无阻。
10、有用离不开无用之物,“有”只是提供了条件,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无”。人们总是认为有的越多才越幸福—有房、有车、有钱,其实“无”的越多才越幸福—无忧、无虑
11、能宠辱不惊,才能石破天惊—厚脸皮,保持一颗平常心—取消宠辱的概念,把自己置身宠辱之外。不确立什么是宠,自然也就不知道什么是辱—成为宠辱不惊、不悲不喜的中立者,置身事外的冷眼旁观者。
“夸我也好辱我也罢,我心依旧改不了自己还是很棒棒哒的感觉”
12、历史的价值是无穷的—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生的人,后必再生。“执古之道”,就是照葫芦画瓢,即模仿。模仿就是创新的一大来源,学习、生活、做人都是如此。
13、老子眼中的有道之士:敦厚、谨慎、不固执,常常保持着微笑。
14、得到圣人最厉害之处在于“浊水变清”。遇到浊水时,大多数人千方百计去水中捞取泥巴,越捞水越浑浊;此时,只要静下来,给自己和事情一点时间,浊水就会渐渐变清(无为之道)。
15、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最终,不增不减,不失不得(我们从来都不会得到什么,也更不会失去什么)。万物都要回归本原,本原就是静,静就是天道。知道常道的人,能包容一切,对世界坦荡公平。
16、致虚极,让心空虚,不带成见,没有对比地接纳一切;守静笃,无欲无求,心不动则自然安静。
17、刘备另辟蹊径赏赐赵云,用最爱的儿子和赵云的功勋作对比,摔最爱的孩子就是给赵云最大的封赏—直线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曲线对比,也可以毫不费力地解决。
18、见素抱朴:还事物本来面目,所有事物的本来面目都是简单的,越简单越省力,这就是无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无为之道)
19、不接招(无为之道),可以让我们在面对“杠精”,面对争斗、攻击时,产生奇效。
20、隐约之道:真正的人间清醒是恍恍惚惚,隐约即绝不清楚明白地确定某一事物,就像看云雾中的山,隐约可见才更有意境,这也是一种轻松自如的无为状态。
21、大道是恍惚的,万事万物,隐约朦胧即可,不需要知晓地明明白白。为人处世无需过于清楚明白,“难得糊涂”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22、不要去定义任何事物、任何人,一旦下定义,那就限制了事物和人,也限制了我们的脑子和心,很可能会产生一种固定思维。
23、“少之道”:想得少,不纠结,得到的往往会出乎意料,从而觉得得到很多—若要收获多,就要想得少
24、“低谷和巅峰”,从来都只是一种主观感觉,没有客观标准,活好自己的感觉,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就是道—自洽就好。
25、老子的道就是“何事惊慌”—世界上没有任何事值得惊慌,一切都顺应自然,慢慢来,就不会有惊慌之事。所有的优雅都慢半拍,所有的重大成果都是慢工而出。
26、符合无为之道的人,行为都是自发表现出来的,毫无意识的。
27、追风去,不如等风来—道是循环往复的,风还会再来。
28、静不是安静,而是对欲望的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人如果对欲望痴迷,那内心永远都容易躁动不安。(在意什么,便会被什么束缚)
29、无为的两种境界:第一,什么都没做,但什么都做了;第二,什么都做了,但让人感觉什么都没做。(善行之人,走起路来踏雪无痕,润物细无声)
30、独享是有为,分享是无为(越是抓住不放,越会失去)
31、老子喜欢野生,孔子喜欢家养—老子:自然,出师;孔子:社会,入世
32、所有的名利都是人为,并非自然的道;争名夺利就是在玩一个别人设计好的游戏,最可怕的是在争名夺利的过程中无穷无尽地内耗,最终自取灭亡。
这句话真实鞭辟入里!争名夺利都是在玩一个别人设计好的游戏,就像马戏团的动物,成为别人的看资,失去自由。我要做一只狼,野性不羁。
33、能战胜自己的好胜心,做到自我克制,从而不为,不发生任何矛盾,这才是强大。
34、知足而止步,才是真正的富有。
35、不在意结果的付出,往往才会有很大的收获。
36、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一切问题都要用最简单的思维方式入手。
37、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道是清淡的,就像水一样,没有任何味道,人类却离不开它。而那些不是真理的假真理,就好像是放了无数调料的假羊肉串,绝无一丝羊肉味道。高端的食材只需最朴素的烹饪方式,真理也是如此,正所谓大道至简。
38、大道至简,就是要活在当下,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不必忧虑未来,事来心始现,足矣。
39、直觉就是无为,不假思索的判断和行动,就是无为。
40、硬碰硬是需要用力的,真正的高手是不希望用力就能把事情解决的。
41、当你强大但却反转到弱势地位时,对方就会减少不如你的自卑感,从而有台阶下,愉快地接受你的一切条件(和对方处于同一频率)
42、“无为”,就是不和事物正面对抗,顺应事物,让事物自然发生,“心甘情愿”发生。就像水一样,始终都在顺着事物自然而然地流动,最终无孔不入。
43、要克制物欲,“置身其中而不深陷其中”就是最高境界的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44、“呆若木鸡”:收敛精神后,心神笃定而此心不动,天下无敌—心静无敌
45、清净是无欲无为,无欲不是没有欲望,而是集中精神于某一个欲望(专注此欲)--集中到一点,形成心流,即是空。
46、欲望是有为,知足是无为,无为本身就是一种乐。
47、汹涌人潮,看似数不胜数,其实大多只是两种人,为名和为利。
48、所有离开的都会回来,只是有的归来仍是从前模样,有的则换了副模样。如果你知道有些事物终究会失去,自然不必强求;如果你知道所有事物都会一某种方式返回,自然也没必要为失去的事物悲痛;如果你知道所有人都在为名利而斗争,都在为身外之物而求索,那你当然没必要对人性报以慢慢期望而导致后来的失望,一切都看淡,就是老子所说的“不行,不见,不为”。
(所有失去的都终将回来;人,为名或为利,都无可厚非,看淡就好)
49、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时,那就什么都别做就好。
50、如果你因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对它的判断。
(事物就是它本身,仅此而已,任何形容词都不属于它,是我们自己给它强加了属性)
51、活得舒服明白的人,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成见,不会先入为主,她们看上去像弥勒佛一样,人畜无害,毫无主见。她们的口头语是“都行,可以,没关系”,她们自己喝的心灵鸡汤是“无所谓,没必要,不至于”。这种人就像小孩子,永远不纠结,不多想。
52、关闭你的感官,回光返照即见大道—关闭你的感官、锁起欲望之门,“是非”被拒之门外,此心清净。
53、自然,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事物处于自然状态时,几乎完全丧失了自主意识,到达了“恍惚”的境界。与天地和气相通,与自己的内心和解,遵循内心,顺应内心,按照内心去呈现自己,这就是最本质的自己。
54、持平之道即自然之道,优秀的领导者对任何人没有亲疏之分,对任何事没有利害的定义,不认为某些人高贵或低贱,这就是无差别对待。
55、成功三点法宝:收着点,悠着点,慢着点
56、最高境界是“深藏不用”,智者露一角而已—对手只需知道我露出了一角,就足够了。
57、跟在能人后面,就是无为:如果已有经验证明从前是正确的,那就不必要更改。有时候,循规蹈矩才是最大的创新,而所谓的创新有时却是画蛇添足。在精神上保持简单,遵循前人的状态规律,这就是修行如烹小鲜。
58、熟能生巧的关键就是“熟”,若想熟,就要反复练习,最终就会把自己训练成无意识而行动的高手—人在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就是“无为”。
59、把习惯变成本能是“有为”,用本能去做事,就是“无为”。当我们用本能去做事时,自动自发,没有外力,一切都顺其自然、顺理成章,这便是“无为之道”
60、无限的扩张之力必然来自平时吝啬鬼一样的积累,而那些真正无敌于天下的人,永远是那些甘居人后的人。
61、一个简单的招数,如果用到极致,那就是绝招。这个绝招的基本特征就是,绝不和对手发生正面冲突,用最省力的办法釜底抽薪(瞄准软肋,一击毙命)。
62、真正的人生应该是不为主而为客,不主动地去急功近利地争取什么,做好当下的事,有些事甚至都不用争,该来的自然会来。
63、人之所以能力超群,是因为经事多,并能有意识地反省,通过反省则能看透世间一切功名富贵、鲜花掌声不过如此,所以内心平静如水。
64、当我们进入“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认知境界时,你会发现,自己唯一知道的事就是对自己一无所知,这就是人生。
65、若要让人恐惧死亡,别在死亡上下功夫,而是在死亡的对立面—生存上下功夫,一个人生存得越好,就越恐惧死亡—对立面的辩证思想
66、放松(松弛感)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具备生命的事物是柔软的,没有生命的东西是刚硬的,而柔弱的事物要比刚硬的事物存在得更久。
67、一旦有余和不足相等,有余和不足都不再运动,成为死寂状态,世界将不复存在。所以,世界上存在高处的水和低处的水,存在贫富差距,存在弱肉强食,都是合理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使其最大限度平衡—控制落差在合理范围内。
68、“外柔内刚”之道,就像水一样,看似柔弱,但在万古不灭的流动下,它能摧毁一切。
69、对名节、利益的谦让、分享、替他人着想既是一种爱,又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超绝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