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详细展示一个知识点,只展示一个,并标明出处,满分为0分)
我在看复习资料的时候,看到里面有这样一个问题:在水处理中,我们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吗?请阐述你的观点。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去复习了一遍第十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与转化,希望能找到答案。其中,我学到了有机物的分解类型及其特点
在生物的完全分解之前,还包括了生物去除,初级分解和环境可接受的分解。
2.我之前是怎么想的?(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详细展示:假设我还不知道上述知识点,我是如何理解的;或从字面意思推测其含义)
在次之前,我认为对有机物污染的去除,就应当将其完全分解为CO2和H2O,这样才算将污染物去除了。而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完全分解有机物之前,还有环境可接受的分解阶段。我之前认为,对所有有机物的去除,都要经过一系列反应,将其完全分解后才能排放到环境中,才能完成污染物的去除。
3.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答案,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之前我对于有机物的分解过程认知过于简单,不清楚各种有机污染物的组成以及氧化路径,所以会认为有机物的去除要以完全分解为目标。实际上,许多有机物当分解到环境可接受的分解程度,其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毒性就已经达到了环境的安全要求程度。如果再完全分解,会增加活性污泥等反应物质的消耗量,增加工艺成本。
4.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联系了日常生活,如解释现象、识别谣言等(0-20分);并证明自己联系了其他知识或水处理情景,“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类比、评价、列举等(0-20分)
我应该去研究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反应过程,并且据此判断各种物质在不同的情景下的去除标准。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条件下,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要求的标准也不一样。并不是每种情况下都要彻底分解,这样成本过高。据此,我学习了第十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与转化。
从中我发现,像蛋白质,氮等的转化,并不需要最终分解才能安全地排入环境。如果只是以去除污染为目的,那么分解到环境可接受地分解程度即可。
5.我怎样才能用上它?(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在水处理情景中做出了更好的决策(分值0-20分);对照所学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并提供改进证据(分值0-20分);若能够提出新假说、新规律、新概念、新理念等,分值上浮0-20分)
在改变了以前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的错误认知之后,我发现我的大创课题研究方向需要做出更改。我的目标是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但是我之前查的论文和资料,都是在完全分解有机污染物的基础上,提高反应速率。如果只是以去除有机物为目的,那么完全分解有机物无疑会增加成本。我要调整研究方向,研究该类有机物去除的具体反应过程,结合我要应用的水处理情景,决定具体的处理方法以及处理步骤。在此之前,我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的思维模型是单一且空洞的。现在我需要全面的了解我要去除的污染物的成分和性质,并且针对性地选择氧化分解成什么产物,通过这样来降低处理成本,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所有污染物都要完全分解成CO2和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