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贺知章,字季真,会稽(现在的浙江绍兴)人。他是盛唐杰出诗人,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并称为吴中四杰。自号“四明狂客”,人称“诗狂”。
贺知章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富庶家庭,从小衣食无忧,接受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天赋秉异,少年时就已经凭借诗文而闻名当地。三十六岁进京赶考,一举考中超拔群类科进士,并且夺得状元。这是浙江省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状元。然后被授予国子四门博士一职。这个“博士”是一个官职,与现在的博士完全不一样,它是唐朝国立最高学府里的老师,有点像现在北大清华的教授。
贺知章心胸开阔,性情坦荡,很喜欢谈论和开玩笑。还喜欢喝酒,经常在长安街头喝醉,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把贺知章放在第一位,开篇“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两句就是描写贺知章的醉态。他在仕途上不是太上心,在这四门博士这个位置一做就是二十七年。 六十三岁的时候,他姑姑的儿子陆象先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实就相当于宰相,引荐他做太常博士。这个太常博士就不是教书了,而是掌管朝廷礼仪,议定三公以及三品以上官员功过善恶的谥号,属于从七品官员。
陆象先与贺知章关系最为亲密,经常说:“季真(贺知章的字)清淡风韵,我一天不见他就会生出鄙俗之心。”当时的贤达之士都很倾慕贺知章。贺知章从此之后就时来运转,平步青云了。三年之后,贺知章一日之内被授予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文化部、教育部的副部长)兼集贤学士。集贤学士虽然不是实权官职,但一般只授予宰相及其他侍从官,受皇上器重之人才有可能授予此官职。一日授两官,连当时宰相源乾曜都说:“贺公久享盛名,今日一天谢恩(授予官职要向皇帝谢恩)两次,足于为学者文人增添光辉了。”
贺知章年纪越大就更加放诞,不讲礼节法度,自号“四明狂客”。常常游荡于长安的大街小巷,喝酒吟诗,好不爽快。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七人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称为“酒中八仙人”。
贺知章书法高超,擅长隶书和草书,受到世人的追捧。人们为了得到他的墨宝,经常在贺知章游乐闲暇之地准备好笔墨纸砚。贺知章偶尔玩得惬意了,有了创作的冲动,就挥毫落纸,往往才写几十个字,纸就被人藏起来了,当作珍宝一样。特别是喝醉了的时候,每醉必书,开始时毫不在意,笔走龙蛇,行草书相间。写的时候只问有多少纸张,有十张就刚刚好写完十张结束,二十张也如此。酒醒后连自己都倍感惊奇,再写一遍,就写不出那种感觉了。与大书法家张旭游玩于市井之间,兴致来了就在人家的酒馆墙壁或者屏风上随意挥笔。老板不但不会怪罪,还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这就是最好的广告啊。
即便如此,贺知章后来还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又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所以又称自己为“秘书外监”。贺知章任秘书监,多年不得升迁。张九龄被罢免宰相后,在朝堂上对贺知章说:“我事务繁忙,没有给您升官,对此感到非常遗憾。”贺知章素性诙谐,应声回答说:“我已得了您不少庇护。”张不解其意,问道:“我庇护了您什么呢?”贺知章说:“您任宰相,因为您也是南方人,所以无人骂我是南方佬。您罢相后,“南方佬”这几个字又渐渐听到了。”张九龄大为惭愧。
贺知章在城西的宣平坊有一个宅子,门对面有一小板门,经常看见一老人骑驴出入。过了五六年,看这个老人家脸色和衣服好像都没什么变化,也不见什么家属。贺知章就很好奇啊,询问巷子里的人,说是西市里卖穿钱绳索的王老。贺知章看他并非凡人,闲暇之时就经常去上门拜访。老人招待他很恭敬谨慎。家里只有一个使唤童子,再没其他人了。贺知章就问他的职业,老人很含糊地应付。后来由于往来增多,逐渐的熟悉,王老在闲聊中,无意说出了他善于黄白之术(修道炼丹之术)。贺知章平素尊信道教,所以非常愿意拜老人为师。贺知章与夫人拿来一颗珍藏了多年的明珠,敬献给老人,请求老人讲授道法。老人接过明珠之后,随手就交给童子,让他去买饼来。童子用明珠换来三十多个烧饼,请贺知章吃。贺知章觉得宝珠被老人如此轻率地就用了,心里很不痛快。老人觉察了,就对他说:“道术只可以心得,不在于力争,吝啬之心不停,道术不会成功。你应当到深山穷谷中勤奋求索,在市集朝廷这种地方是得不到的。”
贺知章听了颇有感悟,拜谢老人离开了。几天之后,发现老人不见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贺知章于是上奏皇上,请求致仕(退休),出家为道士,回归故里。还把自己的住宅捐出去做千秋观。唐玄宗下诏书恩准,并赐给他镜湖和剡溪的一小块地方,供他钓鱼休闲。皇上还作诗,并同太子、百官一起给他饯行。
唐玄宗素来对贺知章都嘉许器重,离别之时,贺知章一把鼻涕一把泪。皇上就问他有什么要求,贺知章趁机说:“微臣还有一个儿子没有取名字,请求陛下赐一个名字,回去也能荣耀乡里。”皇上说:“作为道德行为最重要的,莫过于信了。孚就是信,每每有信才能顺。你的儿子必是信顺之人,名叫孚比较适合。”过了很久,贺知章对人说:“皇上怎么戏谑我啊,我是吴地人,这个孚字是爪字下面加个子字,这难道不是叫我儿子为无(吴字谐音)爪子吗?”贺知章到老都是这么诙谐有趣。
贺知章回归之后,看见故乡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山山水水,写下了两首我们都能倒背如流的诗歌,一首是《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歌看似浅显易懂,实则意蕴丰富,通过家乡儿童天真的笑问,抒写了贺知章久客他乡,回来已经衰老的哀伤之情,同时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之感。
还有一首是《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