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上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在心田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善缘”,才能得到“善果”。
相传明朝天时间,举人彭教赴京参加会试,身边还跟随着一个随行的书童。
晚上二人住进一家客栈,在此间,书童意外却捡到了一只金钏。
后来二人又走了些时日,彭教估摸着盘缠,便让书童注意节省。
书童却拿出了那日捡到的金钏说到我们还有钱。
彭教一见,立即说:“不行,我们得尽快将这还回去。”
书童见此却不肯,因为一来一回,必定耽误考试。
彭教见状,便解释:“这发簪,想来是女子之物,其父母一旦见其不见,必会认为其与他人私定终身,这就平白污了人家清白!”
书童这才醒悟,连忙和澎教往回赶。
当二人赶回客栈时,丢失发簪的客栈掌柜女儿因不堪父母责难,正欲轻生,彭教此时还回发簪,正适时保全了她的性命与名节。
而京城的那场考场,最后却突遭火灾,烧死举人90余人,彭教却因未能赶上最终幸免于难。
后来八月考试重开,彭教一举夺得第二,并于后来的殿试中被钦点为状元。
行走在这人世间,善良,往往是一个人最好的护身符。
古人有云: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世事万物,变化无常,却又因果循环。
其实我们行善,往往只是出于本心,并无所求。
就像在生活中,我们看到他人惨景会唏嘘,看到不幸会动容,看到不公会愤怒。
但“善良”却能同频共振,你帮过的人,助过的事,最终仍会变成回报反馈于你。
这世间,你遇上的惊喜与好运,其实大多都是你积累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