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简·奥斯汀的这本书,内心被那甜蜜的爱情故事打动,仿佛自己也回到了谈情说爱的年纪。但是知晓了作者的个人经历,才明白书中美好的爱情故事,是作者完美的想象,是她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嫁给爱情。而现实中的简·奥斯汀,遇见了美好的爱情,却因为现实原因,没能和相爱的人相伴,最终孤独一生。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简·奥斯汀(生于1775年卒于1817年,享年41岁)。她写这本书的时候,刚刚21岁。那时候的英国,工业革命正在飞速发展,整个文坛流行的是感伤小说和哥特式小说。在简奥斯汀的小说里,既没有当时城市化生活的描述,也没有任何感伤笔调的出现;反而带着一点幽默的现实主义风格。由于写作风格的特立独行,这部小说遭到了报社主编的拒绝。直到简去世,才辗转面世。但是真正的好故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现在这本书,已经成为经典著作,而作者的现实主义风格也成为了后世文学的风向标。
这本书的名字,原本叫做《最初的印象》。英国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保守,婚姻对于两个家庭来说也比较注重现实,金钱和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标准。爱情对于家族和婚姻来说,无足轻重,最重要的是门当户对。财产和社会地位是判断一个男人风度的标准,同理,对于女子而言,嫁妆和家族名望才是淑女的标准配置。
书中贝内特一家五个女儿,居住在美丽宁静的乡下庄园,过着小康的生活。五位女孩儿,却有完全不同的境遇和爱情故事。
本人觉得:不同的性格,确实会吸引不同的爱人。但是最终决定幸福与否的因素,却是一个人的观念——也就是三观。
贝内特·伊丽莎白冷静理智,言辞犀利而幽默,富有主见。是最能引起共鸣的女主角。
在乡村舞会上,她遇到了达西先生,他的言行举止。给她留下了冷漠傲慢的印象。伊丽莎白情愿干坐着,也不愿接受第三者的邀请去和傲慢的人跳舞。你自有你的高贵冷漠,我保留我的潇洒自尊。不媚俗,不逢迎。看到这里,让我对她肃然起敬。
由于军官威克姆的刻意抹黑,更加深了她对达西的厌恶和偏向。相反,随着和相处和谈话的深入了解,达西先生深深爱上了伊丽莎白。甚至不惜抛开名望,世俗的反对,向她表白,结果遭到果断拒绝。
伊丽莎白明确说出了自己对他的看法:一个苛待朋友(威克姆),破坏姐姐幸福的人,不可能得到她的肯定。
她爱憎分明,勇敢表达自己。在爱情面前,金钱和地位丝毫不会影响她的选择。这让人对她的佩服迅速提升,怪不得贝内特先生会说:“只怕世间没人能配得上伊丽莎白。”
故事继续发展,她听到不同的声音——达西先生家里的佣人对他的评价。面对妹妹莉迪亚的私奔,达西先生默默无闻的帮助,让伊丽莎白意识到了自己的误解。达西先生从来没有为自己辩解,只是用实际行动,给了她最需要的帮助,并且毫无所求。如此迷人的人格,怎能不令人心动?故事的结局,伊丽莎白最终和达西先生有情人终成眷属。
读完整本书后,一刻不停地又看了电影,觉得男主角帅气,女主角美丽无比。(原谅我的浅薄吧!)
我总是觉得伊丽莎白这个女主角的太完美,完美得让人觉得有点虚幻,甚至觉得这应该是作者内心最向往的美好。
她能机智幽默地面对别人的嘲讽,又能果断拒绝荣华富贵。面对权贵的羞辱,不屈服,不盲从。这样一份勇气,令人钦佩。这样的人格,是我最崇拜和向往的楷模。也只有这样勇敢的人,才有能力拥有和捍卫自己的幸福。
而现实中的作者简·奥斯汀,在她的爱情故事里,她对他,一见钟情。
然而那个他——一个叫汤姆的律师,家境贫穷。他的家族和父母明白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位富有且能帮助他成功的人。最终他选择了离开,直到晚年才告诉自己的家人,曾经有过的爱情故事。
选择嫁给爱情,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是,尝过了爱情的甜蜜和苦涩,她宁愿孤独一生,也不愿听从世俗的安排,面对没有爱情的人生。
故事终究是故事,而现实世界里,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遗憾。也许如果我们像伊丽莎白·贝内特那样勇敢、坚定,生活中就会少一点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