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与一些阴差阳错的原因,我与今年的高考状元面对面交流了一次,而且,是除了文、理科状元,还有一批学霸,像已经保送名校的奥赛冠军、排名全省前十名,参与社团活动在全省、全国都拿到N个第一名的全才……
作为一件自己都觉得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
学霸的世界 并不一定那么神秘
和这些学霸们对面而坐,首先感叹是年青真好。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小姑娘,不由让我感叹岁月似水流年。
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学霸呀。同行的人和我一样都是为人父母,所以不免提出一些像学习方法、记忆技巧这样的问题,期望得到一些“秘籍”,从而让自己的孩子也能长进。结果学霸们回答说,你们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可能记忆是比较重要,但现在的考试主要考综合能力,一般不会出现具体的年代发生什么事这样的题……感觉已经不是一个时代了,一个人这样说也就罢了,我发现这差不多是学霸们的共识了。
学霸们的世界,其实没有我们相像中的那样神秘。对于“状元”这个词的联想,我们附加了太多的其他东西。他们只是一群刚刚毕业的高中生,都是一般的年纪,学着相同的教材,经历着相同的高考。并没有我们相像中的拿着学习的《九阴真经》或者是倚天剑、屠龙刀,无往而不利。他们不是学习的机器,也有烦的时候,也会玩“王者荣耀”,也有成绩起伏,但那又如何呢?
听他们说得最多的词,是“拼人品迎高考”,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家都在一样的学习,水平差距不大,到底谁最终能成为第一,还是要看“人品”,似乎很玄乎吧。从这一点看来,在考试之前,对于“状元”,他们其实是没有太大的想法的,但是他们相信只要发挥出水平,即使不是状元,也离状元不远。
学习不难,但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并且从学习中收获这样的自信,很难。
学霸的世界 还是有常人不可及的地方
放置了一段时间,再回头来想一想这次见面的收获,其实还真的有一些感叹和收获。“自信”这个词是在我回顾过程中出现最多的。
孩子们面对一群大人都非常自信,侃侃而谈条理清晰。这种自信的来源是一种积淀,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得来的。他们可以调侃我们这些“老年人”,他们可以相信状元就会出在他们的班级,不是自己也可能是同班同学,他们可以参加多项社团活动,而不怕耽搁学习,没有那么多的“惜时如金”的口号,也没有那么多的玩命刷题,更多地让人觉得是一种从容。
积累和氛围,我觉得用这两个词来解释这种从容最合适。我注意到学霸们的发言中,都对自己的英语非常自信,还有从高一开始自学日语的。语言的学习从来都是久久为功,没有朝发夕致的事情。这种积累是从初中、小学开始的,一步一步走来,从平凡变成优秀,从优秀再变为卓越。
这样的积累而孕育出来的自信,不会因为学校的变更而改变,是一种内在的因素和强大的动力,牢牢地扎在心里融于血脉,最终凝成一句话,“尽自己的力,把结果交给时间。”
氛围是一个显著的外因,在这样一所学校里,孩子们不能不自信。因为这里,他们能见到传说中的偶像、诺奖得主、教材编写人、已经进入名校的校友等等“传说”的讲座,他们内心就会有一种自豪感。
被问到有没有参加校外补习班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基本一致,没有,因为校外老师的水平不一定有本校的老师水平高。没办法,这学校就是公认的水平高,孩子把自己的信任交给学校,学校自不会辜负,进入一种互信的循环。
学霸的世界 离不开学校这个大环境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位校长说的,教育行业里是有一群人是真心想做教育的。这样的人,应该在每个学校里都会有,可惜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能提供这样的人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更难得的是,找到这样一群人把他们聚在一起,这些人在一起能做到什么事情,无法相像。
当然也有不是那么真心做教育的人,或许更多。比如我到现在还在为了消除,儿子在小学从一位老师那里,得到的“外国的教育就是比中国好”这样的概念而不断奋斗着。
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原本在内心真的不应该是这样的,都是从“真心”转变为“无心”的啊。一个学校的环境,可以转变人的心境,区别在于是向左还是向右,那么孩子们呢?
学霸们没有说平时他们的学习是如何紧张,但懂得感恩的同学们更担心老师们的健康,老师们都这么拼,学生们当然也不会太轻松。但学习这个事儿,从来都只有“宝剑锋从磨砺出”,随便从地上捡起个石头就成了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这样的事情,也只是一个传说。从来只有“学海无涯苦作舟”,想在自家洗脸盆里就成为航海家那只是作梦。但在一种氛围中,在一种向上的心态中,辛苦变成勤奋,勤奋变成竞争,竞争变成超越。
面对着这样一群正能量爆棚的学霸,多少也让我觉得受到了感染。他们是一颗一颗打磨精致晶莹剔透的宝石,将照亮这个世界而又司空见惯、见而不见的光分解成不同的光谱,让我看到世界的另外一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