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个长老,法号玄清,是位得道高僧,他所在的寺庙悠远清净,终日和弟子们潜心研究佛学。
不料,当地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持续时间长,粮食颗粒无收,乡民们只好上山挖野菜。
野菜都被吃光后,有能力逃荒的人都走了,没能力逃出去的人,只能啃树皮。
朝廷拨款赈灾,然而州道府县一路克扣,真正用在赈灾上的银子所剩无几,每天都有人饿死,哀鸿遍野。
玄清长老所在寺庙早就被恶霸强占,他只好带着三个弟子,远走他乡。
玄清和弟子们一路化缘,期盼能安定下来。玄清长老先前学过医术,一路上他替不少穷苦百姓看病,但凡他到过的地方,当地百姓都称他是“活菩萨”。
终于,玄清长老和弟子们在永福寺落脚。与家乡不同,这里气候宜人,百姓安居乐业。永福寺香火旺,百姓时常到庙里听大师讲经。
从此,玄清长老成为永福寺的讲经大师,他慈眉善目,精通佛理,加上之前救死扶伤的事迹,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请他解惑的人络绎不绝。
玄清总会一视同仁,一一解开来访人的心结,因此永福寺的香火越来越旺。
永福寺的住持法号德宁,妒心极重。原本收留玄清师徒,是见他们来逃荒,寄人篱下。
没想到玄清名声大噪,于是他心生妒意,对玄清师徒百般刁难,恶意中伤。
玄清的徒弟们都很不满,甚至觉得玄清才配得上住持的位置。然而玄清总是要求他们时刻牢记忍让,更是劝诫他们不要再说这样的话。
寺庙虽是佛门净地,但僧人们也分高低贵贱,新来的僧人自然会被师兄们欺负。
德宁住持有位师兄,法号德贞。德贞比德宁早几年入寺,德贞一直瞧不起德宁,因为德宁本就不是向佛之人,当初是在家乡被官府追到穷途末路,迫不得已才出家。
原本,下一任住持之位当属德贞师兄,然而德宁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前住持哄得服服贴贴,甚至从中调拨德贞与前住持的关系。
因此,前住持圆寂前,将住持之位交给德宁,这让德贞怨恨在心。后来,德宁当上住持后,两人表面上仍以师兄弟相称,相安无事,但暗地里却互相较劲,包括彼此的弟子们。
德宁和德贞的弟子们分别住在东西两院,彼此私下从不来往。
一天,寺内全部僧侣都出去割草。这时,一只小猫偷偷跑进庙里,幽静的寺庙里只偶尔听到一两声猫叫声。
到了中午,僧侣们都回来了。大家发现这只毛发发亮的小猫,眼睛灵动,时不时舔舔自己的前爪,随后悠悠地走几步,选个舒适的地方趴着睡觉。
面对这只小生灵,东西两院的僧侣都想得到它,于是,互相争抢着要将小猫逮住,双方互不相让,顿时场面混乱。
就在这时,玄清长老一把抓住小猫的脖子,将手里的割草刀扬起,对众僧说:“此时此刻,你们要是谁能说出一句合乎佛道的话来,这只小猫就能逃过一劫。”
大家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作答。见状,玄清长老二话不说,径直用手里的割草刀将小猫斩断,随手扔到一旁。
在场的人惊骇不已,有人跑去告诉德宁住持。
德宁本就嫉妒玄清,现在好不容易逮住一个机会,他立即赶了过来,一本正经地训斥说:“身为出家人,众目睽睽之下,长老竟然破戒杀生?”
没想到,玄清面不改色,但笑不语。
“既然长老明知故犯,本住持只能依照寺规,将你们各自杖责三十,逐出山门。”说完,德宁挥手示意身旁的两个弟子,就要对玄清长老用刑。
“休得打我师父。”一个清脆的声音从寺外传来,只见玄清最小的弟子清风,飞快地从寺外跑进来。
清风回来的路上耽搁了,等他问清事情的经过,随即脱下自己满是泥土的草鞋,径直放到头上顶着,随后对玄清长老说:“师父,这就是弟子的答案。”
见状,玄清大笑起来,埋怨叹气说:“你要是早点回来,那只小猫就幸免于难了。”
在场的人不明白玄清师徒俩演的哪一出,玄清解释说:“今天这件事都是因大家心中的贪念而起,而贪念的根源就是这只小猫,斩断猫颈,自然就斩断一切的矛盾和对立。”
“一双沾满泥土的草鞋,本就遭人嫌弃,清风甚至将它顶在头上,这是告诉大家,对待万物都要有平常之心,宽容之心。”
“要是大家都有这样的胸襟,又怎么会因为一只小猫而产生如此大的怨恨呢?宽以待人,是修佛之人的应修之道啊。”
在场的僧侣茅塞顿开,德宁和德贞从此不再敌对,在两院中间竖起一块碑,取名“斩猫台”,以此警醒东西两院的弟子们。
后来,德宁住持圆寂前,打算让玄清长老接住持之位,但玄清拒绝了,而后他推荐清风。从此,永福寺在清风的带领下,成为方圆百里香火最旺的寺庙。
改编自《民间故事》。关注@心言笑语 一起听故事,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