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11点56分到清晨6点52分,村上用文字画了两条平行线。
第一条叙事线,一直切换着不同的场景,各种动态的逃亡。
丹尼餐厅里,背着长号盒子的高桥看见了波士顿红袜队棒球帽的浅井玛丽,背景很嘈杂,对话的画面却专注安静。两个人都怀着各自的秘密,逃离白天吵闹的人群,逃离看似隔阂的家庭,在深夜相遇对话。
情人旅馆里,蜷缩着被嫖客打伤的裸体应召女,除了回到卖淫黑社会的摩托车后座,无路可逃。讽刺的是,这家情人旅馆的名字叫“阿尔法城”,与电影同名的“有性交却没有爱情和irony的阿尔法城”。在这座城里,天黑以后,是一场循环往复的噩梦。
深夜办公室的电脑屏幕前,白川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冰冷的数字和符号,而两小时前,是这双手殴打剥光了情人旅馆里的异国应召女。天黑以后,得体的人拿掉面具,丑陋而张狂。他的背后,一直跟着个冰冷的声音,“你别想逃脱”。
又回到情人旅馆,蟋蟀打扫完暴力后狼藉的房间,掀起衬衫,露出后背,有三根似乎是用烙铁烙出来的、鸟爪印迹般的、剧痛的痕迹。她逃了三年,一个接一个地换情人旅馆,在暗处干活为生,丢了真名,丢了家人,靠着记忆维持生命。但无论怎么跑,最终也不能脱逃,“人是不可能摆脱自己的影子的”。
在不同的空间里,五个人,天黑以后,平行出逃。
第二条叙事线,简直不像叙事,而像一个静态的画面。
村上用了一种神奇的手法——一个注视着浅井爱丽的摄像机般的视点。像电影里拉近的镜头,特写着睡美人般的浅井爱丽。这条叙事线安静的像手术监护仪里稳定的低频电波,没有起伏没有变化。在黑暗里,浅井爱丽放任自己一直沉睡。看似平和,却遭受着死寂的暴力,发出无声的哀鸣,流着看不见的鲜血。
直到房间的窗外开始微亮,浅井玛丽钻进姐姐浅井爱丽的被窝,搂住她的身体,脸颊贴在胸前,短促地亲吻她的嘴唇说,爱丽,快回来。爱丽的嘴唇微微一动,村上说“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秒的颤动”,但就够了,静态的画面开始流动起来。
这段白描般的叙事线的意义就在于最后那十分之一秒的颤动,我们因为另一个人而颤动。
在云雀店和公园里,高桥和玛丽的对话,是我最喜欢的片段。
高桥描述自己去法院旁听案件审理的时候说,“我一开始认为,在那儿接受审判的人,住在和我截然不同的世界里,思维方式和我不一样,行为方式也不一样。那些人居住的世界和我居住的世界之间有道坚固的高墙……可是跑跑法院,旁听过相关者的证词、检察官的诉词、律师的辩护词和本人的陈述,我渐渐失去自信了。我渐渐产生了一种想法:那堵分隔两个世界的高墙也许并不存在。就算它存在,没准也只是一道纸糊的薄墙。身体只要往上一靠,说不定就会摔落到那边的世界去。或者说,那边的世界没准早已偷偷钻进了我们自身之中,只是我们没有察觉而已。我渐渐生出这样的念头。但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
玛丽描述自己在阿尔法城遇到被男嫖客暴打的应召女时说,“第一眼看见她,我就想和她做朋友,这种心情很强烈。而且我想,假如是在别的地方、别的场合相遇,我们肯定会成为好朋友。虽然和她只见过短短的一面,简直连话都没好好说,可现在觉得那女孩好像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变成了我的一部分。即使说不清楚。”
有时候,你以为,你和别人不同,没有谁会真正地了解你。而在别人眼里,你也和他不同,你也不会真正地了解他。你们之间也许隔着一道纸糊的高墙。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部分,没有绝对的不同和善恶,你们一样奇怪,一样孤独,一样守着天黑。
“如果一个人,无论他是怎样的人,被巨型章鱼一样的怪物死死缠住拖进黑暗之中,那不管赋予他何等理由,都是一件不可忍受的事情。”
有时候,是注定的。我们不迷信命,但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如果你的世界从一开始就看不到光,有多少人能自己发光?
总有人羡慕着你现在的生活,看清这一点,你就不是黑暗的孤岛。
当然你也羡慕着别人的生活,坚信这一点,你就有逃亡的可能。
如果可以,附上一首Curtis Fuller《Five Spot After Dark》,天黑以后,沉睡还是逃亡?
逃出至暗,看见黎明的一缕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