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晚上,本来上着晚自习,许是看书看久了,有些乏累,抬头看了看窗外,窗外的月亮很圆,忽然间想到巴金老先生《家》里面的一句话“此刻月亮很美,我舍不得睡觉”。老家今晚有月亮吗?月亮圆吗?老家的人是否也像我一样在看着月亮想着他们?不管了,合上书,掏出手机,点开很久没打开的QQ音乐,放的是许巍的《故乡》,单曲循环,戴上耳机,闭上双眼……
此刻,老家温度1℃,沈阳零下9℃,想家。离家千里,每天玩手机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翻看一下老家的天气预报:老家下雨了吗?降温了吗?还是下雪了吗?……也许看完之后就关上,也不一定都给家里打电话或发信息说天气预报的事,但已确实成了自己的一个习惯,如果是恶习,我倒十分愿意把这个恶习传习下去。
家,是什么?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人从说文解字的角度解释家:宝盖头与豕,即为住有所居,认为家就是住的地方,四海为家或许可以更好的解释这一点;还有人认为家是情感的栖息地,是心灵的港湾,是进家的一句“爸,妈,我回来了。”………
我本人是比较倾向于第二点,认为家就是情感的栖息地,在家这个栖息地里,我可以随意的释放本我,不必在意外界。
现在大家都身在警院,或许大家来警院前面就已经开始练习普通话了,普通话或许说的很好,但当你走在校园里,听到有人说了一句家乡话,你难道不会激动地回一下头,用家乡话说:“你好,你也是××的吗?”。我想你还会主动留个联系方式,彼此道个“老乡好!”记得我刚来的时候,操着一口也不知地不地道的普通话,跟老乡说话也用普通话,后来在一次做圈活动中,一位大四师哥跟我说“××,你这可不行啊,跟老家人在一起要用老家话嘛,要学会老家话跟普通话的快速转化”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以后无论在校内校外,只要碰到老乡就用老家话跟他们说话,有时候,没有碰到老乡,我也会说家乡话,因为这样说,我有一种家的感觉。
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电脑,电视的频道也很少,经常播放的是一个99年央视推出的一个MV《常回家看看》,或许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忘了,但只要一听到这首歌,或许大都有点印象“ 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是啊,常回家看看,很多时候,我们都旅居在外,在家是日子屈指可数,低头思量一下,真对不起爸妈。或许爸妈现在就守在手机或电脑前面,等着你给他们发信息,等着你跟他们视频聊天……前天,跟爸妈打电话,爸妈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说快了,一个月多点吧。爸爸说:“什么快啊,还有一个半月呢!”对我来说,时间很快,一转眼一天可能就过去了。而对于他们一天或许就不那么快了。
此时此刻,看着月亮,忍不住想要吟诗一首:家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是纳兰性德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家是李靓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家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家是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家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是……
耳朵里仍是许巍的《故乡》,却掩面泣之,不知所言。唯有面朝故乡,敬一个军礼。爸妈,您们辛苦了,儿一定努力,不负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