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群友喜欢把那些“XX天从入门到精通”的书籍P成从入门到放弃。多数人因为看起来只要XX天一个很短的时间,就下定决心准备学习。然而开始之后就发现了事实并非如自己想象,最后还未入门就已经放弃。如何避免一次又一次的入门到放弃的循环呢?
首先应该思考清楚自己是否需要入门?现在很多事情都能找到人帮忙做,不管是PPT还是文案,或者是设计图、公众号、APP啥都有专业的服务商,只要给得起钱就有人帮你做。所以在开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入门的必要性,不能只为了入门而入门。如果这件事自己掌握能为自己的未来带来某种好处,能促进我们完成梦想,能提升我们的自我价值等,就一定要自己学。这里和笑来老师坚持一章中说的一样,必须为我们想入门的这件事,赋予一个更加重大的意义。如果只是为了入门获得一点面子,那么很可能就无法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最后只能放弃。虽说技多不压身,学得越多意外的好运就越多,还会有多维竞争力。但一个简单的入门,很多时候并不是竞争力,能和别的能力组合形成优势才能有用,多数时候并非入门级水平能解决。一项我们得来太容易的能力,别人也必然容易获得,也就很难成为我们的竞争力了。
第二点是要学会平静的接受自己开始阶段的笨拙。多数人无法坚持学会一项新的东西,不过是在开始阶段忍受不了进展太慢,忍受不了成果惨不忍睹。一个成人刚开始学画画还不如自己的孩子,学了几天英语开口不如自己的孩子,大多就因为面子问题给自己找借口。想透现在笨拙不代表以后也笨拙,提醒自己能力成长是一个逐步递进的曲线,就能让我们慢慢摆脱这种不适。也可以如笑来老师所说的彻底根治面子需求,只是一个人突然就变一个性子是很难的。或者可以试着想清楚要现在的小面子还是要未来更大的面子,尽量让自己的面子思维不至于让自己放弃。
第三点是不要把高手当作榜样。虽然小时候教育就说我们要目标高远,学习那些伟人。但开始学习的时候,和高手比起来自己似乎原地踏步,一定差距都没有缩小。我学羽毛球的时候,遇到一个高手打过几次。在我练了一年后跟他打仍然和我刚开始遇到他一样,两三个球就接不到了。这种几个级别的差距作为反馈,对于入门毫无用处。入门阶段最好找一个比自己强那么一点点的当榜样,让自己蹦一下就够得着。入在未入门的时候就把一个刚入门的定成目标,就能又慢慢追上的感觉。而当自己提升后离目标很近了之后,又还一个稍微远一点点的目标。快速入门,就是小步快走,快速迭代,尽快的进入复利循环阶段。用系统论来看待,是尽快的建立正反馈机制。而一个在自己努力后可以逐渐靠近的目标,无疑是个好的反馈提供者。
最近读的时候,发现从专栏的文中,翻来覆去读出来都是以前的那些思考。这可能是因为我头脑中的存量概念有限,能增加的连接有限。用另外一种视角来说,我所处的层级所处的维度,目前读不出更多的东西。就好像我站的位置智能摸到大象的腿,自然只能理解大象很像柱子。这个时候可能需要我去读更多的其它书籍,来拓展自己的认知广度,才能从笑来老师的文中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