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黄州大概住了四年。这四年间,成就了天下第一才子的传奇人生,潇洒飘逸、以苦为乐、文采飞扬的东坡居士。“东坡”这个名字,不仅仅来自地理方位,还和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关。苏轼作为白居易的仰慕者,认为自己和白居易有很多共同之处。
苏轼在黄州的处境,首先遇到的是舞台和角色的变化,难免会有较大的失落感。初到黄州的第一年,是定慧院的方丈给苏东坡提供了住处。思无所归的苏轼,整日闭门不出,沉浸在道家和佛家的智慧中。此时的苏轼,重返内心深处,正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在深夜的孤寂中,定慧院的那棵老树下,先生仰望星空时在想什么?也许,从一首《卜算子》中可以窥知一二: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在定慧院的日子里,能清楚听到不远处安国寺的晨钟暮鼓。于是,苏轼又走进了安国寺,后来他就经常去静坐参禅。他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深刻的反省和认识。苏轼依然选择并坚守着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的道德修养。
苏轼逐渐摆脱了内心的困惑,走出了人生的困境。但生活的窘迫正在向他步步紧逼。第二年,苏轼的家人已来到黄州与他相聚。因为被贬黄州,虽然挂有官职,但是没有薪水俸禄。此时的好友马梦得,想尽办法帮着苏轼向徐太守申请到了城东的一片废弃的军营地。
苏轼这次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求生。自此,开始了自耕自种,补贴家用的农人生活。他把这片田称为东坡,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号:东坡居士。苏轼回顾自己的遭遇,认为和白居易有很多共同之处。生活虽然艰苦,自己依然可以选择过一种有道德美感的生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被贬到忠州的时候,写诗经常吟咏“东坡”。苏轼这时候的人生态度,也如白居易名字的出处所蕴含的道理一样,处变如常,听天由命。白居易的名字出自《礼记·中庸》的一句话:“君子居易以俟命。”正是这样,他们把大起大落的人生,活出了美感。
城外的那片地,注定会被官府到期收回。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苏东坡决定前往沙湖购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在去沙湖途中遇雨,人们纷纷躲避突然而至的暴雨。在这急剧变化的阴晴里,只有他没有闪躲,落汤鸡的东坡先生口中,悠然吟出一阙《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的淡定和生活的从容,这种境界就是苏轼的非常潇洒的一面。从此,中国文学史上就出现了东坡先生这个光彩夺目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