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边境不宁,四邻嚣扰,中国在这样的时候搞了一次战时阅兵,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明朝时候面临类似情况下就有过一次大阅兵,而且,明朝那次大阅兵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收效之好,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实数罕见,作为综合国力、军力的展示,最后慑服四邻及强国,效果相当不错。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次大阅兵吧。
时间,距今约600年前的大明帝国永乐十八年到永乐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420年—1421年。
那时的大明帝国,国力强大,兵锋正盛,明成祖几次御驾亲征把蒙古彻底打回了游牧部落的样子,可四围却并没有就此太平。
西边的帖木儿帝国打败了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傲立西亚。亦力把里虽然奉大明为宗主国,但西域诸国却被其控制。还有虎视眈眈的金帐汗国,特别是郑和五次下西洋,却每次都被北非强国埃及阻挡在红海。
蒙古虽然被打成了游牧部落,整体实力依然强大,对中亚、西亚、北亚依然有影响力。加上南边的越南,缅甸,印度都无时无刻不想着趁机蚕食大明的领土。
于是,明成祖朱棣决定了两件大事,一是将首都从南京前往北京,第二,就是举行一场空前浩大的阅兵式,要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让四邻臣服。
由于当时的交通不便,早在两年前,朱棣就派出使臣前往各国邀请使团来参加迁都大典和阅兵式,各国出于好奇和各种目的,最后基本都答应前来。永乐十八年七月,西亚,北亚,西域、北非的二十多个国家使团陆续抵达嘉峪关,朱棣调用六千虎贲骑兵护送他们前往北京,在来京的途中,还带他们参观了明军的边关九镇。队列整齐,武器先进,训练有素的明军已经让各国使臣内心震撼。
这支庞大的使臣团整整走了五个月才到达北京,加上南亚诸国和日本,朝鲜的使团,朱棣在北京新建成的紫禁城大殿里接见了27个国家上千人的使臣。
因为中国是共同尊奉的宗主国,各国使臣都按臣子礼节行了叩拜礼,三呼万岁,只有帖木儿帝国的使臣宰相阿尔杜沙和大将盖苏耶丁只鞠躬,不下拜,说他们国家没有这样的礼节,朱棣听完也只是笑笑,没有计较。
接见之后,朱棣并不急于展示国威,而是安排各国使团到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去旅游考察,让他们看看泱泱大国的繁华富庶,很多小国都被中国有这么多人口密集而繁华的大都市给深深震撼了。
这一玩就是两个多月,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各国使团陆续回到北京,朱棣下令进行大规模“狩猎”,邀请各国使团参观,所谓的“狩猎”,其实就是带演习性质的阅兵式。
永乐十九年三月,阅兵演习正式开始,为了这次阅兵,明军共出动了十万正规军和三十万后勤保障人员,还有保护皇帝和使臣团的御林军,总共合计约有五十万人参加了这次名为“狩猎”的阅兵式。
在这为期一个月的阅兵式期间,明军最精锐的部队“五军营”、“三千营”“京营”先后操演了军阵队列,骑兵突击,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军事演习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还有千里挑一的锦衣卫演练的侦查,潜入,暗杀,小规模渗透和单兵搏杀等“特种作战“科目更是让外国使团惊呼不已。
最为震撼人心的,当然是明朝独有的“神机营”的火器进攻演示,当时中国有着世界最先进的火枪技术,“神机营”也是世界最早的综合性火器部队,有手枪(火铳),步枪(霹雳雷火铳),连发式步枪(三眼铳),骑兵专用步枪(火龙枪),连发火箭炮(一窝蜂),小型火箭弹(神火飞鸦),连珠炮,可拆卸移动的野战炮(虎威炮),还有最早的大威力狙击枪(抬枪)等等等等,各式各样的火器强大的威力看得外国使团目瞪口呆。
由于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流行和许多清宫戏中的曲解,导致很多人认为中国一直没有见过火枪,以至于韦小宝得了康熙的一只手枪还说是国宝,全国只有一支,其实怎么可能!韦小宝拿的只是单发手枪,而明朝早期的火枪都已经可以三连发,到后期甚至已经可以十连发,只是到了清朝限制火器的使用和发展,才让中国从明朝时期是世界上火器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在清朝沦落到了最落后的国家。
言归正传,一个月的阅兵,每天都有新花样,每天都让外国使团震撼一次,史书记载的是——
“列国使节俱惊!”
“屡屡拜服叩首触地。
”阅兵式的最后一天,朱棣在行营接见各国使臣,所有人从大门口开始匍匐前进大礼叩拜,连帖木儿帝国的两位大爷也终于屈膝跪地,叩首触地,全然忘了曾经说他们国家没有这样的礼节。
这次阅兵式的威力是巨大的,帖木儿帝国,亦力把里,金帐汗国彻底放弃了与大明为敌,帖木儿副使盖苏耶丁在回忆录里坦言:“我不得不承认,帖木儿大帝死在东征大明的路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使他保全了一世的英名。”西域,中亚诸国断绝了与蒙古各部的密切往来,至明朝灭亡,参与阅兵的大多数国家都与明朝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再无征战,各国也不断派使臣来朝拜进贡,就连帖木儿帝国都先后派来使臣六十多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加了阅兵式的埃及使臣回国后,向埃及国王详细叙述了明朝的强大,埃及随即解除了在红海对东方商船的禁令,这才让最后一次下西洋的郑和终于抵达红海沿岸,不但结好了红海地区国家,更实现了郑和作为一个穆斯林毕生最大的愿望——麦加朝圣。
这样一次规模人数巨大的阅兵,虽然花费很大,但因此除去的战争威胁也节省了大量的军费,确立了明朝作为东方宗主国的地位,也把阅兵式经由各国使团带往各大洲,让阅兵式成了一个国家的最高礼节,让邀请外国使节参加阅兵式也成为了一种惯例。
以史为鉴,才知兴衰,我本人撰写长篇历史小说《大明警世录》,也是为了让人们牢记明朝的铁血精神,更是为了中国不再重蹈清朝孱弱屈辱的覆辙。
——东篱若尘(文俊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