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顺丰快递送来了下单不久的小米手环。于是我郑重其事地摘下手腕上的Fitbit Flex,将它雪藏。这个陪伴我一年多的智能手环,当初买它的时候花了600多块钱,如今终于被一个60多块钱的小米手环替代。想想也是心酸。
其实Flex也没坏,还能继续用。之所以换成小米手环,主要有两点考虑:1、Fitbit迟迟不肯支持iOS的HealthKit,同步很麻烦;2、小米手环够好够便宜。
Fitbit的雄心和作死
第一点,就是Fitbit的“作死”。在苹果推出HealthKit之前,Fitbit已经开发出一套个人健康平台,并且接入了自家的运动设备、电子秤以及睡眠检测设备。想法很好:打造一个自己主导的健康平台,开放给其他厂商来用。
结果去年WWDC上,苹果随着iOS 8一同发布了HealthKit,打算做一个基于操作系统的个人健康平台。很遗憾,苹果在这个产业链里更贴近用户,处在更上游的位置。由苹果来做这个健康平台,用户的选择余地更大,用起来也更方便。如果使用iPhone就可以管理自己的健康数据,那我为什么还要只买Fitbit一家的产品?我凭什么牺牲硬件产品的选择空间,而坚守Fitbit的平台?
Fitbit显然不肯认输,宣布自家产品不兼容HealthKit,这就为iOS用户同步健康数据造成了麻烦。我的日常步数、跑步数据、睡眠时长还有体重记录,都有着不同的数据源,Fitbit产品不支持HealthKit,为我整合健康数据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于是乎,这才想要寻觅其他品牌的智能手环。
谁处在产业上游,谁就更有话语权。Fitbit挑战HealthKit勇气可嘉,可惜他们想不明白,人们为什么抛弃HealthKit而选择Fitbit?他们也没有给用户足够的理由留下来。从这个角度说,Fitbit的高管们都是雄心勃勃的,只不过他们是满怀壮志地作得一手好死。
好的产品简单可依赖
“简单可依赖”是百度的口号,这句话我特别喜欢。从各个角度来说,小米手环都是简单可依赖的典范。
它续航时间够长,超过其他竞品;可以自动检测睡眠,免去手动切换的麻烦;支持微信接入,分享更方便。这三点,每个都是智能手环用户的痛点。
用Fitbit Flex的时候,最痛苦的就是几天一充电。把计步器从手环里掏出来,插上电源,还要关注什么时候充满了电,这整件事让智能手环复杂了好几倍。手环本来就不应该刷存在感,默默地待在手腕上就好了,Flex却总是牵扯你的注意力去关心电量问题,让人心烦。小米手环做到了一个月充电一次,好评。
用Flex的时候,经常忘记晚上睡前切换睡眠模式,早上也经常忘记手动切换回来。我花了好久也没能养成早晚手动切换的习惯(或许我打心眼儿里就不想养成这种习惯)。于是后来干脆放弃睡眠检测了,因为每天手动切换实在太繁琐。自动检测睡眠解决了这个烦恼。
Fitbit的健康数据分享是基于自家封闭的社区,想跟朋友共享运动成绩如同隔着万里长城。这方面,国内智能手环毫无疑问更接地气,接入微信、微博平台才更符合国人的上网情境。
以上三点,足以让Fitbit“负分滚粗”了,毕竟作为一个上架已久的国外厂商产品,无论是功能性还是本地化都不能和小米手环媲美。
更重要的是:小米手环只卖69元。并不是我不舍得掏大价钱去买其他产品,只是现今智能手环的这点儿功能,还真就值这么点儿钱。两个产品,一个卖600,一个卖60,功能相同,品质相似,我还有什么理由去买贵的那个?
所以,小米手环用足够低的价格门槛解决了最关键的几个痛点需求,这才是真正的“简单可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