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纲要-第十二回
一年过后,时间到了1859年6月,也就是英法美俄四国与清政府去年约定的,一年之后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的日子到了。这一年里,双方都在打着各自的算盘。大清帝咸丰觉得这不平等条约实在难以接受,与《南京条约》一样都是在炮口底下签的。所以咸丰帝并不打算批准《天津条约》,而是想等他们到达时再次斡旋,希望他们放弃这些无理要求。而英法美俄一方呢,他们是以枪炮说话的,步步为营,《天津条约》也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他们是想打到北京再进一步加码要挟修约,得到在整个中国的利益。这是为什么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要见到大清皇帝本人,后来又有了《北京条约》。这是后话。
咸丰帝也料到,英法等国是不会同意放弃条约的,一定会挑衅,所以就派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积极组织天津大沽口岸和北京东的防务,以备不时之需。而英法等国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他们相信自己的炮舰威力,习惯了自己的胜利和清军的溃败投降。所以英法首先进入天津大沽口岸的军舰不多。
英法美俄这次并没有如期达到去北京换约的目的。原因是他们这次在天津遭到清军的奋力抵抗,吃了败仗。这次清军能取胜,除了严密的布防和增修炮台外,还有就是英法两军的自大和轻敌。他们首先抵达天津大沽口要求进入天津,从天津入白河到北京。而咸丰怕他们在天津城节外生事,派直隶总督恒福保护他们的军舰从北边的北塘口登陆,然后护送他们进京,绕开天津城区。但英法侵略军一口拒绝,非要从大沽口进入,并威胁说,宁可打仗,也不走北塘。第二天,即6月18日,英国调来8艘军舰,命令清军3三日内放开一个入口,让他们的公使进入天津。而清军依然坚持让他们走北塘口。
双方僵持了几日,英法侵略军见大清守军无动于衷。24日下午,开始用军舰冲撞拦河锁链,开始进攻,大清守军开炮阻击。于是双方互相打炮,异常激烈。一直打到26日凌晨,英法侵略军还攻不下来,这让他们始料不及。由于死伤惨重,死伤人数达到448人,4艘军舰被击沉 ,他们不得不撤出天津,惨败告终。
如果清军每次都这么认真地备战,哪有他们英法等国的好事啊?大清朝再怎么腐朽没落,中国近代史也不应该写得这么惨的。
注意,这次激战中,眼看英法两国军舰抵不住清军的英勇还击了,美国也有增派一艘军舰来支援,虽然没起到作用,但是美军第一次参与军事侵略中国了。
我总是觉得,漂洋过海来的侵略军,没有足够的兵源,没有持续的后勤粮草,仅靠几门大炮和几艘舰艇就能打败大清帝国?纵使他们烧杀抢掠,强买强卖,也是不可持续的,不可长久的,为什么就能战胜满汉大军?世人虽然给了林林总总的解释和研究,但都不合情理。
总之,骄兵必败,谁用谁合适。这次英法侵略军败在高傲轻敌的头上,他们会善罢甘休吗?我们下回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