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囤积癖的定义为,囤积远超实际所需的物品,这些物品让自己安心或开心,并且之后还会忍不住继续囤积。如双十一网购个两三箱,大约七八十包大包抽纸一类并不算,这是计算了差不多3-4个月的量,还赶不上下次618活动呢。还有买些厨房调料一包3元,3包5元也不算,我并不为囤积了许多这些东西而安心、高兴,单纯是为了省钱,即使最后可能一包也没用完,剩下两包还过期了。
我的习惯中符合我对囤积癖定义的有两类:文具、书。
(一)我的文具
如今文具的定义十分广泛了,不仅仅是纸笔,还有如本子、橡皮、笔袋、美工刀、便利贴、活页夹、写字板等等等等,甚至有许多文创产品。对了,手账产品在如今也属于文具了,各种记号笔、各式贴纸和好看的胶带,琳琅满目。还有传统的文房四宝也不能少。逛文具店、蹲文具直播间是我的休闲消遣方式之一,当然如今主要都是在线上买了,线下文具店的文具价格实在高得有些离谱,往往让我的快乐大打折扣。而在各购物平台逛逛新出的文具,在直播间看主播们展示他们的新品,再激情下个几单,最后一核算也就花了几十块钱,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都不大。而之后几天会陆续收到装着美丽事物的小包裹,拆开了欣赏一番,十分高兴。
但囤积癖之所以称之为“癖”,除了无法克制外,总还有其他弊端,而囤积文具最大的弊端就是存放问题。对于纸制品,其保质期极长以至于没有保质期,而物质是不会凭空消失的,买了那么多,却不用,可不就越堆越多了么。对了,我还有一个对于文具囤积癖不太好的习惯——喜欢电子产品。但是因为电子产品普遍单价较高,所以买得颇为理性,没有发展为“癖”,但日常读书写作什么的自然是都电子化了。所以买回家的文具,于我而言99%的作用是玩具,或者说手办吧。
以前还没有小孩的时候,文具随处可放,柜子里也都空旷的很,我总还是能把很多好看的文具摆出来,虽然不用但是看着就高兴。如今家里有了一个奶娃,有些文具于他而言甚至是危险品了,更别说对于我的文具而言奶娃也是危险人物,就只得都收起来了。之后奶娃的东西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照顾奶娃长辈也搬来一块住了,于是曾经可以陈列在书桌、书柜,甚至是客厅的宝贝文具们都不得不收到了箱子里,塞到床底下,只有极少数被我判定为“半年内应该会用至少一次”的家伙们可以蜷缩在奶娃暂时够不到也看不到的书柜上层。
家人时不时会对我摆放出来的二三十只各式用途的笔、十几本规格、内页各异的本子,以及许多他们甚至不知道干嘛用的文具表示不解,一年到头不见我写几个字,要这么多文具干嘛。唉,那是他们没看过我床底下的完整藏品,但凡他们有些了解,就会判定我病的不轻,这就不是平时写不写字的问题了。
(二)书
这个书,不仅指纸质书,还有电子书。
纸质书是我一开始的乐趣,在我的认知里为了买书花的钱,似乎不算花钱,算是一种投资吧,而且基本都是稳赚不赔的那种,如果我看完了的话。但是与文具类似,买书之所以于我而言是“癖”,自然是因为,我几乎不看。买书之前我会上网看一下简介,看下大概内容,看下网友们的评论,思考如果我看完这本书能获得些什么感悟或是成长。到这一步,这本书于我的价值似乎就完成了90%了,剩下的10%就是实际的经济价值,以及装点我的书柜。
我买纸质书最疯狂的几年是我工作最忙的几年。那时有了一些积蓄,而我又总觉得没时间看书,我该多看看书。我关注了不少推荐好书的公众号,每每收到推送都会认真看完,然后心潮澎湃的想马上缩到一个空间里看完小编们推荐的这些书,于是把书买回来自然是第一步。但往往也是最后一步了。那几年我总是用碎片时间搜集关于新书、好书的信息,我看书评、找书的时间,甚至比我真正去看书的时间要长。但是当我真的有一长段空闲的时间可以去认真看书的时候,我却忘了看书这回事了,然后在下一个项目忙碌起来的时候又十分感慨该找时间去看书啊,好久好久没有认真看完一本书了。
其总体后果是我的书架堆不下了,于是在拆了一堆书又没地方放的时候,就会对书籍进行一次清理,对所有书籍进行一下分类,筛选出近期希望看完的,摆放到书架上,剩下的书籍自然只能收到柜子里。这样的后果就是我往往忘了我买过什么书,一样的书买两回的事不时发生。随着书越来越多,要整理得越来越频繁,这种麻烦终于抵上了买书带来的快乐,买纸质书的“癖好”就暂时收敛了大半了,后来我基本只买经典著作,那种适合反复研读、揣摩、修习的经典,虽然一般比较贵,但好在不多,最重要的是我兴趣不算太大。而对于当下的畅销书,我更多的选择了电子版。
阅读电子书需要一个媒介,我初入手的是kindle的墨水屏阅读器,但是我用不惯亚马逊的平台,看书还是靠网上搜mobi格式的资源。转投入电子书的世界,物理上的储存压力可以说是荡然无存了,我是说没有新增的了。但是,囤积癖毕竟是种“癖”,极难克制,所以我的电子储存上的压力开始彰显。一切都源于电子书资源太容易获取、太丰富了。
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找书依然是我最大的乐趣。网上有太多的好心人分享自己的电子书资源了,有时候只是为了找一本书,就搜到了网友们分享的这类书的合集,于是整个合集一起端走,塞进我的电子书里,之后网盘流行起来之后便是先一键转存到网盘里再说。随着网盘里各式各样的文件夹越堆越多,当初整理纸质书的烦恼也开始出现了——整理电子书。我已经不知道我有什么书了,书太杂太多,即使偶尔想整理,也是A开头的还没整理完就头晕脑胀了。每当看完断舍离主题的文章,我就总是想到我这堆快塞满存储空间的电子书,总试图去整理一番,然后头晕眼花的放弃。这种杂乱感也略略抵消了一些我存书的快乐,所以之后的冲动也被克制了一些。
如今国产墨水屏阅读器崛起,里面也搭载了各自的平台,能满足大部分阅读需求,网盘里的书于我而言就是个仓库了。得益于网盘的搜索功能,平台上找不到的书,我也会去网盘里搜一搜看下以前有没有存过,有时完全搜不到,有时同一本书又能搜出十几本甚至几十本,但我已经懒得去清理重复的了。
(三)结语
我有时会反思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癖好,反思得不算频繁,但每次整理这些囤积的文具和书时总是会忍不住去想。单次去买入或收集时,我想到只有我获取这些东西并用上能给我带来的正向的改变,只有在整理时我才会直观的意识到那些改变只是我的想象。
我似乎有一种焦虑,对于自己没有继续成长的焦虑,总担心自己被时代、被同龄人抛下,落后于人。但是我也没有找到我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充足的动力,不知道该往哪里使劲,也就看着大家都往哪走我也忍不住跟着走两步,但都走不远。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在读书时很能理解,大家都在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但是当进入社会后,人就犹如一叶扁舟驶入大海。海浪的方向每天都在改变,单纯的顺流还是逆流已经没有意义了。即使你彻底躺平,逆流的海水也不会将你冲回来时的那个港口。面对变幻莫测的洋流,不时汹涌翻滚的海浪,即使不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去,但总免不了要折腾一下,至少得稳住自身的平衡,总不能在海里翻了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