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思维这个概念,以前在知乎看到过回答。今天,我又看到那篇文章,越觉得符合我心境。
所以学习,了解一个事情,是个不断反复的过程。
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关注点放到了「排序思维」和「联接思维」,觉得这个说法没听过。
人与人的关系,总体上看分为两种:权利和爱。对应的就是这两种思维。
排序思维,就是将人分高低,要么控制他人,要么相互竞争,产生优越感或者自卑感。
联接思维,会看到与他人的联系,发展与他人的感情。
我们常常把“排序思维”,用到明明该用“联接思维”的地方。比如亲情、友情和爱情关系中。
情侣之间常见这样的情况,打冷战双方都不说话,等对方来找到你。
明明是自己需要爱,为什么不主动索取而用被动的方式呢?
因为想分高低,谁先找对方,不就输了。
以前看到这个,只是想到了爱情与亲情中的权利关系。
而这被动思维中的原因,可不是用了排序这么简单。
如果我们在关系之中觉得安全,就倾向用联接思维。
要是感到不安全,就热衷比较,陷入追逐优越感和控制的权利游戏。
所以当看到有感触的点,得抓住机会,举一反,多想一会儿。也许有不一样的发现。
不敢不开始一段对话,可能和自尊感相关。
低自尊者,对自我有偏低评价,他们怕给别人添麻烦,认为自己的需要和看法,对别人来说不重要。
他们更需要别人来联系自己,只有这样才确定自己是被需要的,或者自己是不被讨厌的。
低自尊者,也总是避免挑战,避免可能失败的情境。
一个自尊感良好的人,是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寻求与他人联接的。
高自尊的说法,曾经在罗辑思维例会直播听到。
说他们的用户群体多么优秀,多么自觉。要以用户为豪。
当时我觉得他们有点高估他们的用户,仿佛在拍用户的马屁。
高自尊,并不是多么优秀,而是更懂得爱自己,对待自己。
如果你要说我自卑,我比别人差,我肯定不认同。
但要是放到具体的情境中,说我不敢表达我需要别人,这就能接受了。
稳定安全依恋的缺失,在他人的交往中,不敢表达自己需要别人,甚至表现的像是“自己不需要联系他人”一样。
认清一个东西,得反复看,它总不像你看得表面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