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al History
Thursday
26.07.2017
有很多广告大师都说过,广告文案必须制造梦幻,必须要让人觉得愉悦。所以大家总会看到遍地都是“逢迎”的辞藻,甚至经常听到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的赞美之词。
但有些广告文案恰恰不说好听的话,却有着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快来围观~ 这里就有几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案例!
1. 陌陌
《就这样活着吧》
“呆在熟悉的地方,最好呆在家里,听一样的音乐,见一样的人,重复同样的话题,心思别太活,梦想要实际,不要什么都尝试,就这样活着吧。”
2. 天下文化
《我害怕阅读的人》
“我害怕阅读的人。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我所拥有的内涵是什么?不就是人人能脱口而出,游荡在空气中最通俗的认知吗?像心脏在身体的左边。春天之后是夏天。”
3. 凯迪拉克
《出人头地的代价》
“杰出人物遭到非议,就是因为他是杰出者,你要是力图赶上他,只能再次证明他是出色的;由于未能赶上或超过他,那些人就设法贬低和损害他——但只能又一次证实他所努力想取代的事物的优越性。”
学到一招~广告中利用反语,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修辞效果,可以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战斗性。
提到这里,小编最近看到“博物图鉴”系列丛书,开始就被精美的配图和超有质感的装帧吸引了。
结果!!一打开编辑撰写的购买须知,上面却告诉我:
千 万 别 买???
到底怎么回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里又有怎样叛逆的文案吧~
“博物图鉴”系列丛书
购买须知
▼
蓝知了博物图鉴丛书目前处于预售中,由于套装数量有限,为了满足订单需求,把书送到我们想要送到的读者的手中,在此,我还是要提醒下:
1.对博物学缺乏足够了解或毫无兴趣的,建议不要强行购买
如,认为西方大部分鸟类都叫知更鸟的或认为violet应该是紫罗兰而非堇菜的或认为maple应该是枫树而非槭树的或认为willow翻译为杨柳不算错的。因为书中的物种辨析可能对您没有帮助。
2.就想买图册收藏的,建议想想再买
此套书虽然将绝大部分物种配上了博物画,其中有些博物画文件,如奥杜邦的,已经达到千元画册的质量,但由于本书成本限制,所用纸张不可能像高档画册用纸一样反映画面层次感。但放心这已是我们所能做的较好的选择。当然,如果对印出来的图片没有要求跟物种的特征百分之百吻合,那么可以忽略这一条。
3.追求名家翻译的,建议三思而行
如果您的目光只在翻译大家的作品上,那么这套书可能并不适合您。这套书全为中青年译者翻译,他们并非所谓的翻译名家(当然翻译名家怎么界定也难讲),但每个翻译老师都经过责编严格的试译筛选。
更重要的是,个人认为自然文学应首先解决对不对的问题,其次才是好不好的选择,如果您满足于猫声鸟、长生草、青鸟、雪鸟或美髯公之类名字的趣味,却不想具体了解它们是何种物种,那么就不必买这套书了。
4.认为这个编辑实在辛苦,花的心血很多,因此购买支持的,我表示感谢,但仍不推荐购买
买书毕竟是市场行为,人活于世,又有谁人不辛苦?出版现在基本已市场化,混日子的也逐渐减少。
辛苦、心血跟图书质量、创意等没有直接关系,也许编辑花了无数心血,结果出来一本很无聊或者跟风书,这也是大概率事件。任何人的努力,可以欣赏,但不是导致购买的必要条件。
正可谓,购书有风险,下单需谨慎。
我的天,看完感觉超酷der!居然更想买了...
“博物图鉴”系列能够如此叛逆的做文案,也是因为它足够优秀和有底气。
毕竟这本书的作者都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家,还是博物学家。
比如博物系列中《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不仅是美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博物学家。他以隐居湖畔和多次远足的体验写下了无数动人的作品,对气候学、森林动力学、河流科学等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气候学
梭罗记录的环境数据对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地区的生态研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梭罗19世纪50年代对自然的观察与现代观察的对照,可以为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提供有力证据。
梭罗曾连续8年每日详细观察并记录数据,这些数据清楚地证实了这一转变,即现今植物开花展叶的时间比160年前提早了两周。
森林动力学
梭罗关于树木的独特创见深邃而有力,这一点被很多人忽略了。他对树木的涉猎、关于树木的作品非常广泛。
梭罗的个人体验带来的好奇、惊叹,甚至敬畏让我们更加领会到了“人树一体”。梭罗经常有这样的感悟,在研究复杂的大型植物时,他将它们视为大自然不同寻常、形态各异的美景,象征着精神和真理。
河流科学
梭罗也是船夫及河流科学先驱。这里有5个文件:1862年的工程报告,拥有3.5万个数据点;1860年一个特别立法委员会的报告;未发表的梭罗手记;未发表的《桥梁统计》以及梭罗的一些私人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梭罗河流课题中的定量细节在1906年出版时从他的论文中被删除,让这位天才河流科学家在20世纪封圣时不幸被埋没。《船夫》终于将梭罗对河流的热爱和天赋重新昭告天下。
在“博物图鉴”系列丛书中,每一位作者都不仅仅是文学作家,他们都是大自然的研究员,他们每天都在寻找“世界万物通用的语言”与大自然的深层连接,通过文学、哲学以及最重要的观察来展示给世人,自然世界的美好。
读完这些是不是很好奇
“博物图鉴”系列到底长什么样?
翻开这本书
你会看到
从乡野小溪里的游鱼
到天边转眼不见踪影的猎鹰
从瓦尔登湖畔的一株青草
到其寒彻骨的山崖上的古树
每一个生灵
都得到了它们应有的名字
敬请期待!!
///
强烈推荐
《蓝知了丛书第一辑(博物图鉴版)》
内含:
《瓦尔登湖》 [美]亨利·戴维·梭罗 著
《万物得时》 [英]伊迪丝·霍尔登 著
《沙乡年鉴》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著
《飞禽记》 [美]约翰·巴勒斯 著
《醒来的森林》 [美]约翰·巴勒斯 著
《鸟的魅力》 [英]爱德华·格雷 著
内容简介:
自然文学写作在国内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到现在依然经久不衰。在西方,自然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源于17世纪,从它的诞生之初,就和博物学传统、地理大发现、生存地域观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中国,我们偏重于自然文学写作的美学价值,强调在对自然歌颂与描写中传达的精神追求,基于这一取向,我们在翻译诸如《瓦尔登湖》《醒来的森林》《大自然的日历》等西方自然文学经典时,常常有意或无意忽略掉其背后悠久的传统。而本套书将重新看待自然文学,不再将“自然文学”视作“自然的文学”,而是将其看作“自然+文学”,即将自然文学的两大特征——自然(博物)观察与文学形式并举,并在读图时代下引领自然文学阅读体验新方向。
在中国自然标本馆、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图像库、植物通、鸟类网、国家数字动物博物馆、林业智库、柯蒂斯植物学杂志、IOC世界鸟类名录、fundiving、Species 2000、韦氏词典、维基百科等国内专业外数据库的帮助下,本套书中的草木虫鱼、飞禽走兽全部得到了专业辨析和命名,还原了作品博物学色彩,帮助读者重新走进这些被误读已久的传世经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