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讨:谈一谈自己精心打磨一节精品课的过程。
于永正老师在《我怎样教语文》186-191页中,专门谈到了他是如何备课的:
1、研读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前,于老师在备课本的扉页上写着语文教学大纲,对所教年段的教学要求,这是我们备课的教学指南。课标中有种的教学目标,还有分解后的个教学年代的目标,教学要有目心中有目标,目标就是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在备课时要牢牢的紧扣课程标准,课标是教学的依据,要常看,常看常新。
2.认真朗读文本。
于老师在备考时,着重备朗读。一篇课文,至少读三四遍,要求学生背的自己首先背下来,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朗读要读出语感。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了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师生都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一切讲解在朗读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3.备学生。
备课要备学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思维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恰当的教学思路。
4.重视小练笔。
低年级学生用重点词语造句,中高年级片段仿写,在课堂上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备课要备本领—书写的本领、朗读的本领、造句的本领,写的本领,预设的本领。
读完于老师的备课断想,我想起自己曾有过一次的磨课经历:
去年春季,我们乡进行工作坊学习,需要自己录制一节精品课,并上传到学乐云平台。我教的是一年级,于是就选择了第六单元13课《荷叶圆圆》,开始了备课磨课的历程。
一、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轻松活泼的散文诗,短文精小有趣,写的是夏日荷塘里不同的“小伙伴”把荷叶当成不同的事物,在荷叶周围嬉戏玩耍,吹风乘凉,全文想象丰富,充满童真童趣。
二、了解学情。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有拼音,朗读课文没有困难。这篇语言有趣的散文诗,能够做到熟读成诵。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识字12个,写字3个“亮、机、朵”,认识“身字旁”。
2.通过联系实际和观察插图了解“停机坪,摇篮”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夏天的美好。
4.仿照句式“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说话。
四、写教学流程。
在教学流程中,我分为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精读课文、拓展延伸、作业设计环节。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采用复习旧知识背诵古诗《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导入,出示荷叶图片,让学生感知荷叶圆圆。
学生初读课文,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朗读、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全班学生齐读。
学习生字词环节,认识12个生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重点是指导生字“亮”“朵”“美”的写法。
精读品析课文环节,我仍然采用以朗读为主,借助课件,读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语言。抓住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出它们在圆圆的荷叶上的的快乐。
因为是一年级学生,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在熟读基础上背诵课文。课堂上老师根据他们活泼爱动的特点,分别做一做小水珠眨眼睛、小蜻蜓立在荷叶上的神态,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唱歌,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的动作。
拓展延伸环节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圆圆的荷叶、亮晶晶小水珠、立在荷叶上展开翅膀的小蜻蜓、蹲在荷叶上唱歌的小青蛙和在荷叶下游来游去的小鱼儿。
作业设计是1.写生字、积累书中一些词语。圆圆的、绿绿的、亮晶晶、笑嘻嘻、游来游去、很美很美。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最后制作好精美的课件,在班里试讲一遍,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再次调整,完善教学设计。
在讲读第一段的时候,加上的说话练习: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苹果 ——的,——的。— ——的,——的。这也是课后练习第三题。
课文中在描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时,运用了恰当的动词,在讲读时,可以让学生画出来,读一读,做一做动作,这样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小青蛙、小鱼儿在水中自由欢快玩耍的情景。
终于在录播室进行录课了,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并且还有精彩的课堂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句教育名言:“用一生来备好一节课。”的确打磨一节优质精品课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但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教师日积月累专业知识的沉淀,更是教师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综合素质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