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朋友去野外郊游,行至中途,看见路边有一片杏花林。远望去,花儿星星点点、莹白如雪,煞是迷人。于是大家迅速停了车儿,雀跃着跑去赏杏花。
凝望着杏花仙子娇俏的身姿,猛然想起北宋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中描述此花的名句:裁翦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
娇羞的杏花似乎是用白色的丝绸裁剪堆积而成,还用淡淡的胭脂均匀涂抹了一遍。它看起来如此精致,化着最时新的“靓妆”,加上本身“艳溢香融”,难怪要“羞杀”蕊珠的宫女们了。
只可惜“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虽则年年有春,来年的春天,盛开着的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啊!
赵佶端详着眼前的杏花,看了看身边荒凉破败的院落,想着花儿们不知已经在这里轮回了多少个春秋,长长地叹了一声“愁苦”,滚烫的泪水悄然滑落。
赵佶是谁呢?
他就是声名狼藉的大宋第八个皇帝--宋微宗。靖康之变中,他耻辱地被金人掳去,最后客死他乡、魂归梦里。
创作《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这首词时,赵佶带着儿子和众多妃嫔正在被押往金国的路上。
看到一双燕子在杏花从中翩然起舞,赵佶悲从心起,有心托双燕将他的满腔离恨捎回故土,又担心万水千山、天遥地远,燕子无法寻到旧处。无奈之下,只好把希望寄托于梦中,梦回故居,他才可以稍稍舒展下眉梢。然而可惜的是: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贵为九五至尊,最终却不幸沦为敌国的囚徒,此等结局,何等凄楚?
然而,谁之过呢?
宋微宗赵佶生于公元1802年,他从小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举止不凡,是个不可多得的有为青年。然而阴差阳错,这位对政治不感兴趣的皇子最终做了大宋的国君。
成了皇帝的宋微宗对国政民安依然不感兴趣。他喜书善画、才华横溢,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才是他最想做的功课。
遗憾的是:做不好一国之君的帝王,无论他的姿势多么优雅,最终的结局只能令人唏嘘不已。
应该怪他时运不济,当时北方金国的势力日益强盛,已经对着他手中的东方沃土垂涎很久。
还应该怪他不具慧眼,错把打着绍述新法旗号、无恶不作的蔡京当成了最有力的臂膀。
宋微宗统治期间,政治形势一落千丈:内部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部金朝蛮徒虎视眦目。
但宋徽宗并没有意识到江山社稷的重重危机,依然迈着优雅的舞步,日日在他诺大的地盘上闲庭信步。
直至靖康之变,金国的铁骑突然兵临城下,他才明白自己的好日子已经到了头。
看着儿子、女儿、众多妃嫔和无数奴仆跟着他沦为金国的囚徒,那一刻的赵佶,应该会羞愧到无地自容了吧?
将不才,累死三军。君无能,殃及国民。
作为历史上少有的无能君主,宋徽宗被后代子孙戳破了脊梁骨!如果他地下有灵,会不会想要为自己辩解?
他独创的瘦金体举世无双;他的楷书堪称一流;他的草书无人能及,他的丹青登峰造极;他的诗词意境悠长......
他喜欢茶,酷爱瓷器,对玉石也有极深的研究。
如果不是生在帝王家,赵佶完全可以跻身于“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画家、书法家、诗人”之流。他在这些方面的艺术成就,无人可比,堪称一流!
然而,他却以一个失败君主的形象告别了人世,遭人唾骂,遗臭万年……
生在帝王家,无处话凄凉!
与赵佶有着同等命运的,还有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同赵佶一样多才多艺,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善诗词。
然而李煜同样无意于江山社稷,他的结局是做了赵匡胤的囚徒。
他叹息、伤怀,最后也只能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凄然曲调中离开尘世。
有人说赵佶是李煜的后代转世,如果他们果真在黄泉相见,肯定会抱头痛哭,一起感慨相同的命运吧!
当很多人为自己没能投胎于帝王家万分遗憾之时,可曾想到有两位帝王却因为做了君主而痛恨不止呢?
不想再说什么了,还是叹一声“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吧!
齐悦季度班学员作品第4篇
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翦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