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是大李老师一个多小时讲述关于种子的特质。一颗种子当它还没有种入土地前,在它种子核的里面,有一张种子的精神蓝图,这张蓝图只待种子入土生长发展,有这张蓝图是因生长发展是果。这张精神蓝图不随我们人类意愿想改就改的,这是苍天大自然已经设计好的。
把孩子看作种子,我们更能明白在孩子身上具有种子的特质。当人类的孩子还只是一个胚胎时,这个胚胎内在苍天就已经有这张人类的精神蓝图。
一、您发现的身边家长的困惑。
️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家长一意孤行或者不知道如何下手。不懂得孩子。
️有通过学习的家长,可能懂得一些孩子的一些发展规律,实操中不容易上手。理论知道,实操难。
️面对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育儿技巧,信息多,让家长不知道怎么选择好。
二、您认为这些问题出现在哪些方面?
️没有正确的儿童观
因为没有正确的儿童观,所以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的还是错的。
️不懂得孩子自然的发展规律
我们开车需要考证去知道怎么开车,做会计需要学习怎么做账什么流程,种一盆花要知道这盆花需要多少阳光需要多少水,做一盘菜更需要放什么调料,什么时候大火小火。那我们生下来一个孩子,如果啥也不懂,不懂的孩子每个阶段需要发展什么能力,那我们如何去养育好我们的孩子。何况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那么我们养育方式稍有不当,很可能就养废了。
️原生家庭带给自己潜意识的伤害
我们生下来就具有吸收性特质,那么家庭里的所有都被我们吸收,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记得童年的很多伤心的恐惧的往事,但这些儿时吸收时正储存在我们大脑最深处的潜意识里。
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对很多看不惯,脱口而出的或者慕名奇妙的看着一个情境烦躁,都是我们的潜意识在控制着我们,但我们经常意识不到。如果不去深入的觉察反思修复自己,那你还是对你的孩子这样,可能代代相传。
三、您觉得苍天为孩子设计的发展内涵应该是哪些?
苍天为孩子设计了特定的精神蓝图,只要顺着这个精神蓝图去发展,孩子终将成为他自己,独一无二。而顺着这个精神蓝图发展,孩子能发展出人类潜在的很多能力,如创造力、幸福的能力、给他人幸福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等等
四、您真的赞同人类的设计是低级的吗?
苍天给人类设计的精神蓝图是高级的,在苍天的设计里,人类是唯一学习型的动物。只有人类具有最复杂的成长机制,在设计的这个蓝图里人类0到6岁具有吸收性、敏感性、固执性、阶段性这些特质,因为有这样的特质才有了人类的文明。
人类的这个精神蓝图,在胎儿刚形成时就已经在胎儿这个物质身体里,蓝图上制定了只有人类特有的成长机制。精神蓝图上的设计我们大人不能随自己的意愿而改变,如果你试图去改变这种设计,承载精神蓝图的人将会非常痛苦。
为什么认为人类的设计是高级的呢?
孩子的精神蓝图里蕴含着人类所有的潜能和人类文明建设需要的精神气质。而为了让精神蓝图潜能不完全被外部环境和情境阻碍,还赋予了保证精神发展的四种特质:
️保证精神发展之吸收性
大李老师将孩子比喻成海绵是脏水也好,都一并吸收。我们的孩子也是,在0到6岁,孩子的周边的环境主要是家庭,那家庭人员的素养就如一盆水,海绵侵染在这盆水里。海绵是否干净就看我们这盆水有多干净。
孩子通过这一特质,依靠物质身体(手嘴巴脚🦶眼睛耳朵等)来吸收环境中所有的信息,来获得精神和心理上发展。我们成人父母爷爷奶奶每个人身上的精神特质都会直接的让孩子吸收,尤其是在环境中不常态的和强刺激的最容易被儿童所吸收。弓静老师也说到人类的灵魂可以学习成任何一个所靠近的动物,可想而知人类的学习力是最强的。
经由上天给的这种吸收性学习的特质,如果我们每个孩子的环境都是甘露,那么我们婴儿身体孕育的潜能都能激发出来,人类文明会走的越远,这就是人类的设计的高级之处。那我们家长要如何才能成为甘露呢?通过不断的学习,修炼自己,把自己身上不好的特质拿掉,留下好的给孩子。
在这课说的吸收性不是物质的吸收,不是书本知识的吸收,而是通过物质身体来获得由内而外的精神吸收。周边也很多父母很容易把物质包装和精神混淆,在不该的年龄段学的超前的知识来包装自己,其实所学书本知识并不是孩子的,不是他由内向外的去吸收,而只是父母灌输给他的。无法成为他的精神内涵。
️保证精神发展的敏感性
这也是人类的设计的高级处。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注意我们行为,再铭刻在他的大脑皮层中,孩子再通过自己实践得到身体各个部位感官的刺激,让大脑神经元连接,通过这样的系列过程孩子的精神内涵建构起来。
所以正需要敏感性,才能对环境的物质感兴趣,感兴趣后就会更多的工作,每次工作就是大脑精神的发展。这么高级的设计让人类越来越聪明。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每隔一百年,人类的智商都要提高百分之十几。
有点值得成人学习的,我们要区分成人和儿童的工作思考。儿童工作思考时,是用行动用身体用大脑🧠以外的身体部位来探索思考工作的,通过身体帮助大脑发展。而我们成人思考是直接用大脑,所以成人如果不懂的孩子,就无法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不理解就会干扰孩子,干扰就相当阻止儿童工作和精神内涵的发展。
️保证精神发展的固执性
孩子在2岁多到4岁左右是孩子的执拗期,也是平常我们说的固执。正因为有了这个固执性才让孩子在发展自己的时候,你不让他探索,他就会特别的痛苦,就偏要探索,当家长没有拗过孩子时,孩子才得以发展自我。如果人类的设计里没有固执性,那么当发展时被阻碍,孩子测就不去探索了,那精神内涵没法发展,人类各种能力也没有得到发展,那人类将会退步。
️保证精神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身体发展有自己的阶段,精神发展更加有严格的阶段性。在每个阶段所发现的内涵都不一样,如果越级不按精神蓝图设计的发展,人是会非常痛苦的,如果不了解随意破坏,那很容易存在心理障碍和发展障碍,这样下去人类将不会有幸福的能力。
就比如我们会经常听说神童,长大以后可能非常的平庸或者有一些心理障碍,小时候我们周边的环境就有存在。由于父母不懂的人的精神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强制涂改人类的设计,所以带来的后果是孩子的不幸。
我们作为父母既然将孩子带到我们的世界,那么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去懂得孩子,如果不懂可以学习,至少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