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查选择:
1)肺癌不常规选胸部MRI,仅用于鉴别肺不张与肺占位或无法增强CT时
2)肺部疾病首先应该行胸部X线正侧位片
3)卵巢肿瘤的检出作用最大:B超
4)卵巢癌最重要、最常用的检查方法:CT
5)卵巢癌诊断与术前评估影像学检查:CT、MRI、胸片、B超,不包括PET-CT
6)宫颈癌:阴道/宫颈细胞学涂片
7)宫颈癌的诊断方案依次为: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活检——宫颈锥切术;但是当妇科检查肉眼已经看见病灶,应直接病灶活检
8)葡萄胎:盆腔B超+hCG
9)子宫内膜癌:分段性刮宫
10)早期胃癌:胃镜活检
11)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普查方法:AFP+B超,Q6M
12)食管癌:内镜
2.食管癌:
1)手术
a)适应症:上段 II期<3cm,中下段II期<5cm,下段III期6~7cm
b)切缘应距瘤体上下5~8cm
2)特点:
a)早期食管癌:未侵入肌层,无论是否淋巴结转移
b)与钼缺乏有关(肺癌与镍缺乏有关)
c)>50岁常见
d)背部疼痛提示中晚期
e)早期可表现为剧烈而持续的疼痛
f)中段食管癌容易侵犯气管
g)高发地区:华北三省交界地区、四川北部、大别山区、苏北地区;不包括大兴安岭地区
h)内镜染色:食管癌碘液不染色,甲苯胺蓝染色;正常食管相反
i)最常见的死因:梗阻严重,不能进食,衰竭
j)血供相对不丰富,不适合术前介入栓塞治疗
k)中晚期病理分型:髓质型(最多、最恶性,浸润管壁各层及全周)、蕈伞型、缩窄型(少见)、溃疡型
l)中段>下段>上段
m)鳞癌最多见
3)SITWERTI分型I、II、III型:距齿状线上1~5cm、上1cm~下2cm、下2-5cm
4)放疗:
a)根治性放疗1年后锁骨LN-M:充分评估,放疗±化疗颈段食管癌:前两野交叉照射
b)前后对穿野的宽度:5~7cm
c)术后水平照射宽度:5~6cm
d)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楔形板的角度:15°
e)等中心三野交叉照射后野双侧机架角度:±120~135°
f)R1/R2切除术后:首选同步放化疗
3.肺癌:
1)特点:
a)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b)腺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c)腺癌周围型多见;鳞癌、小细胞癌中央型多见;小细胞倍增时间最短
d)肺泡癌来自肺泡II型上皮
e)锁骨上窝LN-M是典型转移部位
f)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不能反应病程早晚
g)吸烟者占~85%,鳞癌与吸烟关系最密切
h)驱动基因:KRAS、EGFR、ALK、ROS1;P53与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TP53不是驱动基因
i)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血转
j)副瘤综合症:
包括:高钙血症、肥大肺性骨关节、肌无力样综合征、小脑皮质病变、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低钠血症、低渗透压血症
可早于呼吸道及X线表现出现
肺癌的杵状指常伴有疼痛
肥大肺性骨关节病常见于鳞癌
2)手术:
a)标准手术: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
b)若累及支气管开口: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淋巴结清除术
c)全肺切除:证实为一侧中央型肺癌
d)非手术禁忌症:癌种超过一个肺叶以上;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3)SCLC治疗:
a)早期(5%,T1-2N0M0M0):手术+化疗+全脑放疗
b)局限期:同步放化疗
c)局限+脑两个孤立的小病灶+PS 0~1:化疗+全脑放疗
d)化疗:初始方案EP(最常用)、EC、TPT+DDP、CDA、CAP;复发方案VIP、CPT-11+DDP
e)
4)NSCLC治疗:
a)II-III期:术前术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b)
5)有效率及预后:
a)吉非替尼治疗复发晚期NSCLC症状改善率:40%
b)NSCLC T1-2aN0M0手术5年OS:70%
6)ZD1839相关实验:ISEL(与安慰剂对照)、IDEAL(剂量)、INTACT(与化疗对照)
7)检查:
a)胸部侧位片可使肺癌检出率增加7%(心后三角区、肺底肿瘤)
b)胸片肋膈角变钝的液体量:0.3-0.5L
c)球形肺炎的毛刺为粗大,而周围型肺癌的毛刺为细短
8)
4.胸腺瘤:
1)CT表现:分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可沿胸膜向前浸润、覆盖胸壁略呈波浪状,分叶、毛刺,密度不均,上腔静脉受压变性、边缘无钙化
2)浸润性上皮细胞型胸腺瘤:预后明显低于其他类型
5.其他纵隔肿瘤:
1)纵隔恶性畸胎瘤的指征:局部受侵,肿瘤边缘不规则
2)恶性神经源性肿瘤:术后应放疗
3)神经鞘瘤:密度较肌肉低,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4)多发性内分泌瘤综合征: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多发性神经瘤
6.甲状腺癌:
1)分为分化型与未分化型
2)早期多无症状;局限性肿块,生长迅速;晚期易出现压迫症状;甲状腺肿大伴单侧声带麻痹是特征之一
3)未分化癌:
a)少见,老年人为主,发展迅速,高度恶性,放疗较敏感(粒子植入)
b)最佳治疗手段:手术+外放疗
4)诊断:
a)甲状腺吸碘率、放射性核素扫描冷结节并不是诊断要点
b)CT见颈淋巴结转移有利于诊断
5)髓样癌起源于滤泡旁细胞,其它类型起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
6)妊娠期甲状腺癌:妊娠会加速肿瘤生长,应立即外科手术
7)滤泡状癌:有包膜、血管丰富,远处转移为主;40~60岁女性多见;与乳头状癌类似,但较大;可浸润和破坏邻近组织
8)甲状腺癌骨转移:
a)X线表现严重,而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
b)呈囊状扩张性
7.喉癌:
1)治疗原则: 首选手术或放疗,化疗为辅
2)声带固定的常见原因:环杓关节固定
3)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颈动脉三角
4)癌前病变:喉白斑病、重度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慢性肥厚性喉炎;不包括轻度不典型增生
5)
8.胃癌
1)早期胃癌:
a)分型:隆起型(少见)、表浅型(表浅隆起、表浅平坦、表浅凹陷)、凹陷型(又称溃疡周边癌性糜烂,最多)
b)微小胃癌<5mm;小胃癌0.6~1cm
c)内镜治疗:<2cm,无溃疡的分化型粘膜内癌
d)根治术:浸润达粘膜下层、无法完整切除、可能存在LN-M
e)术后无高危因素:无需化疗
2)大体形态:蕈伞型、浸润型、溃疡型
3)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期:
a)I型:息肉型/肿块型
b)II型:溃疡局限型,边界清楚并略隆起
c)III型:溃疡浸润型,边界模糊不清的溃疡,向周围浸润
d)IV型:弥漫浸润型,沿胃壁各层全周性浸润生长,边界不清,包括皮革胃(恶性程度极高,转移早,起源于(胃固有上皮)
4)高发年龄:55-70岁
5)预后决定因素:分期(非组织学类型)
6)淋巴结转移为主,早期20%,进展期70%
7)癌前变化/癌前情况:
a)癌前疾病/状态:与胃癌相关的良性疾病,胃息肉、胃溃疡、伴或不伴肠化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炎、menetrier病
b)癌前病变:较容易转变为癌的病理学变化,异型增生
c)不包括慢性糜烂型浅表性胃炎
8)手术:
a)根治性手术:切缘距肿瘤5cm以上,且均应切除胃组织的3/4-4/5
b)(姑息性)手术适应症:胃癌伴梗阻、伴出血、伴穿孔,不包括早期胃癌
c)T4bN2M0治疗原则:新辅助化疗+手术+化疗
9)大便隐血持续阳性
9.肠癌:
1)Dukes分期:
2)肠癌MSI比MSS预后好
3)结肠癌淋巴结:结肠、结肠旁、系膜根部、系膜血管,无系膜旁淋巴结
4)结肠黏液腺癌:镜下在黏液湖中可见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的癌细胞
5)直肠癌浸润肠壁一周约需:1~2年
6)溃疡型结肠癌:
a)最常见类型
b)左半结肠多见
c)分化差,恶性程度较高,转移较早
d)易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
e)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
7)浸润性结肠癌:
a)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
8)手术:
a)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淋巴转移的途径
b)横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癌,同时切除所属系膜及淋巴结,切除后做升-降结肠端端温和,如果切除后张力过大,加做有伴结肠切除,作回-结肠吻合
c)
9)放疗:
a)术后放疗: 根治术后LN-M、浆膜、浅肌层、深肌层受累(不适用局部切除,因其主要用于早期局限小肿瘤)
b)肛管癌放疗淋巴引流区:直肠癌基础上+髂外、腹股沟
10.肢体软组织肿瘤
1)放疗:
a)术后放疗:R0 60-66Gy R1 66-70Gy
b)术前放疗:高分化大肿瘤
c)组织间插植:术后4~6日进行,剂量<20Gy
2)手术:
a)T1N0M0:单纯手术
3)X线提示骨肉瘤,未确诊前,应牵引制动防止扩散转移;明确诊断后,尽早术前化疗+手术
11.胰腺癌:
1)放疗:ENI尚未成定论,放疗后4~8W手术
2)老年男性,饮酒,间歇性腹痛:提示慢性胰腺炎,需与胰腺癌鉴别;当检查不能除外胰腺癌时,应对症治疗、超声内镜检查+活检、定期复查腹部增强CT
3)
12.鼻咽癌:
1)特点:
a)南方鼻咽癌高发省份鼻咽癌的发病率约占当地头颈部恶性肿瘤70%以上
b)分化型鳞癌:角化型(高分化鳞癌)、非角化型(低分化鳞癌)
c)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鳞癌,低分化鳞癌多见,而非未分化癌
d)多起源于鼻咽粘膜柱状上皮的储备细胞
2)放疗:
a)局部晚期,老年,ECOG>1分:单纯放疗
b)局部晚期复发,超分割放疗:1.2Gy bid
c)放疗后5年OS:80%
d)单纯放疗剂量:60~70Gy
e)辅助野:鼻前野、耳后野、眶下野
3)化疗:TP有Q1、2、3W;多西紫杉醇+P只有Q3W
4)临表:
a)翼内外肌受侵:张口困难;
b)腭帆张/提肌受侵:开放性鼻咽、软腭麻痹、不能鼓腮、饮水流入鼻腔
c)早期最常见的侵犯部位:咽隐窝;顶壁、侧壁常见(而鼻咽结核腭弓、咽后壁常见)
d)可有偏头痛
e)颈部淋巴结转移是60-80%的首发体征,始为单侧,继而发展为双侧
5)淋巴结转移特点:
a)上行型:高分化鳞癌
b)下行型:泡状核细胞癌
c)上下行型:未分化癌
6)影像学特点:
a)鼻咽侧位、颅底位价值高
b)早期病变:T2最敏感;血供丰富因此增强扫描时明显增强
c)咽隐窝小肿块、咽旁间隙受侵:横轴位
d)T2横轴位显示病变最佳
e)CT:可见咽旁间隙向外移位,但不会看到椎前LN肿大
f)CT见鼻咽部软组织多为中晚期
13.鼻腔鼻窦癌:
1)上颌窦癌的病理类型:鳞癌、腺癌、低分化癌、未分化癌;囊性腺样上皮癌减少见
2)鼻腔、上颌窦癌综合治疗:术前放疗 60Gy
14.激素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1)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刺激生长,孕激素或他莫昔芬(增加孕激素受体)+孕激素治疗疾病
2)子宫肌瘤:雌激素(重要因素之一)、孕激素均有促进生长作用;孕激素也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
15.子宫内膜炎也可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出血,可同时伴有腹痛
16.宫颈细胞学腺癌,阴道镜-,不能排除子宫内膜癌侵犯宫颈的可能,因此下一步诊断应行分段刮宫术
17.宫颈癌:
1)治疗选择:
a)IaI期:锥切术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b)IIb、III、IVa:根治性放化疗或放疗
c)鳞癌:任何分期,手术与放疗结局类似;有生育要求的早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为主
d)术后阴道局部复发,低分化内膜样腺癌(分化差),应行放疗+化疗
e)锥切切缘+:二次锥切术(年轻、需生育或要求保留子宫)、全子宫切除(老年,无生育要求)
2)临床分期的主要手段:妇科检查
3)影像学表现:
a)T1等信号,T2中高信号,增强中等信号(血供不及子宫肌)
b)CT:软组织密度,低于子宫肌;外侵时常表现为子宫边缘模糊或有软组织条索或结节影
c)B超:内膜增厚、中断、不规则、不均匀、低回声
4)放疗:
a)术前放疗:30-40Gy
b)根治性放疗:45-50Gy
c)腔内放疗:单次<7Gy
d)前后大野盆腔照射,后野挡铅:6*15cm
e)体外照射淋巴结区域:盆腔淋巴结(宫旁、髂内外、髂总、闭孔等)+髂总中上部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
f)体外照射最常用的方式:垂直照射
g)SSD垂直照射后野体位:俯卧位
h)组织间插植的优点:局部肿块消除快
5)筛查:
a)有性生活21岁开始
b)细胞学、HPV-:3-5年1次
c)单纯高危HPV+:1年1次
d)65岁以上或年轻女性因良性肿瘤切除子宫:无需
e)60岁,细胞学AUS-CS,HPV18+:阴道镜下宫颈活检+颈管搔刮术
6)复发或转移宫颈癌化疗:
a)一线化疗:TP、TC、GP、拓扑替康+顺铂,不用多西紫杉醇+顺铂
b)二线化疗:不用卡培他滨
7)宫颈鳞癌VS宫颈腺癌:
a)鳞癌局部浸润较多,血转较少;腺癌局部浸润,且容易血转,血转后疗效差
b)鳞癌对放化疗都较敏感,治疗后预后较高;腺癌敏感性都较差
c)腺癌发病率较低,恶性程度高,早期常规筛查很难测出
d)鳞癌与HPV-16有关,腺癌与HPV-18有关
e)残端癌腺癌发生率高于一般宫颈癌
18.子宫肌瘤:
1)临床表现:贫血、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便秘、不孕、流产、腹部包块等
2)肌瘤引起贫血的原因:
a)是子宫内膜面积增大
b)瘤体附近静脉受压
c)瘤体周围发生坏死感染
d)合并内分泌异常,导致月经紊乱
3)子宫切除术:数量多而大、症状明显(经量大、贫血;严重腹痛、性交通、慢性腹痛、有蒂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压迫膀胱、直肠,症状明显)、无生育要求、怀疑恶变
4)肌瘤摘除术:突入阴道的黏膜下肌瘤
5)黏膜下子宫肌瘤手术要求内膜最好<4mm
6)地炔孕酮(孕激素)不可、米非司酮(孕激素拮抗剂)可治疗子宫肌瘤
7)合并妊娠会导致:吸宫术出血、穿孔、吸宫不全增加,位于子宫下部的肌瘤可阻碍血液外流造成宫腔积血
8)多发性子宫肌瘤:不同类型子宫肌瘤发生在同一子宫
9)变性:
a)玻璃样变/透明变性:最常见
b)红色变性:妊娠期或产褥期,可有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升高,检查发现肌瘤增大、压痛,剖面为暗红色,如半熟的牛肉、质软
c)肉瘤样变
d)钙化:多见于蒂部细小、血供不足的浆膜下肌瘤及绝经后妇女
19.子宫肉瘤:
1)子宫肌瘤迅速增大或绝经后肌瘤增大伴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提示肉瘤变、子宫肉瘤可能
2)可表现为阴道口脱出紫红色息肉样物
3)肉瘤质地较肌瘤软
4)辅助检查:阴道超声、CT、MRI、诊断性刮宫、CA125
5)手术为主,放化疗均不敏感
6)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后可辅助孕激素治疗
7)分期:子宫体局限(I),盆腔内(II)、腹腔内(III)、膀胱/直肠侵犯及远转(IV)
20.子宫内膜癌:
1)特点:
a)早期多无症状
b)生长缓慢,临床诊治时多为早期
c)内膜癌局限型好发部位:宫底、宫角
d)CT不能鉴别子宫内膜癌与息肉、内膜增生
e)围绝经期、绝经后多见
f)子宫内膜样腺癌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与无排卵性疾病有关
g)早期诊断不可使用宫腔冲洗液细胞学,因为其阳性率低
h)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女性癌症总数的7%
i)近年发病率上升
j)内膜病变不能用阴道镜检查
2)手术:最主要的治疗
a)I期:全子宫附件切除/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取样
b)II期: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
c)III期、IV期:综合治疗,手术切除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转移瘤
3)放疗:
a)老年或有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
b)III、IV期不宜手术均可考虑放疗
a)术后高危因素:低分化、深肌层浸润、血管淋巴管侵犯、LN-M、透明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恶性程度最高)等
b)腔内放疗F点代表子宫底部肿瘤受量
c)大多数对放疗不敏感
4)化疗:
d)晚期不能手术
e)术后高危因素:低分化、深肌层浸润、血管淋巴管侵犯、LN-M、透明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恶性程度最高)等
f)复发
5)孕激素治疗:
a)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手术
b)晚期、复发
c)细胞分化好
d)孕激素受体阳性
e)大剂量治疗2-3M后观察疗效
6)IA期: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
7)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无明显痛经,双侧附件区无异常,子宫内膜癌可能大,首选诊断性刮宫
8)诊断性刮宫:急性生殖道炎症为禁忌征;内膜结合宫角处阳性率高;诊刮可以止宫学;激素类药物使用会影响结果
9)螺内酯可以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多毛,不能预防子宫内膜癌
10)病理组织分级:非鳞状或桑葚状实质性生长成分
a)G1≤5%
b)G3>50%
21.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包括葡萄胎妊娠(完全性、不完全性、侵犯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绒癌、胎盘部滋养细胞肿瘤、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非肿瘤病变、异常绒毛病变
1)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a)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均匀性或不规则增大、血HCG及HPL(胎盘生乳素)阴性或轻度升高
b)无绒毛结构
c)转移性滋养细胞肿瘤停药指征:HCG连续3后,低危者至少给予1个疗程的化疗
d)常用化疗药:不包括紫杉醇、阿霉素
e)最主要的死因:脑转移
f)首选化疗
g)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首选手术
2)绒癌:
a)发生于既往葡萄胎(>1年)、流产、生产
b)以化疗为主,化疗可治愈
c)阴道转移灶一般可通过化疗治愈,不需要手术
d)转移:肺、阴道、盆腔、肝、脑
e)hCG通常明显升高
3)葡萄胎:
a)半数子宫大于停经月份;7%轻度甲亢;可表现为大出血、不全流产、栓塞、阵发性下腹痛(黄素化囊肿蒂扭转可急性腹痛)
b)hCG越高,滋养细胞增生活跃;少数患者hCG升高不明显
c)B超表现: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最有意义的诊断依据:阴道排出物可见水泡样组织
d)40岁以上,可直接切除子宫保留附件;若子宫>14W,应先清宫再手术切除;但是单纯切除不能防止转移的发生
e)>40, <20岁高发
f)口服避孕药是可能的原因
g)随访期间应避孕6M
h)1次葡萄胎再发率1%;2次葡萄胎再发率16-28%
i)完全性VS不完全性:
A、完全性:表现为停经8-12W后阴道流血,子宫异常增大(子宫多大于停经月份),妊娠呕吐,子痫前期征象(高血压较正常妊娠早,20W),子痫罕见,甲亢,突眼少见,阵发性下腹痛,卵巢黄素化囊肿(双侧多;15~25%;清宫2-4M后自行消退);多为2倍体,均来自父系,90%XX,10%XY;发病与年龄有关;
B、不完全性:发病率远低于前者;常表现停经后阴道流血,其它症状少且轻,如子宫多小于停经月份,黄素化囊肿很少,部分表现为不全流产或过期流产;多为3倍体,多的一套来自父系,90%XX,10%XY;发病与饮食无关
C、共同特点:多于的父系基因是滋养细胞增生的主要原因
4)葡萄胎清宫术:一旦确诊,应及时清宫
a)术后随访内容:hCG+妇科检查,必要时胸片、B超,不需要行阴道细胞学测定
b)hCG随访:清宫后每周1次,连续3次阴性后,Q1M*6次,Q2M*3次,自第一次阴性后共计1年
c)吸刮术,先大吸管后小吸管
d)子宫明显缩小后,可轻柔刮宫
e)缩宫素:应在充分扩张宫颈管和开始吸宫后静脉滴注,以减少出血、防止子宫穿孔
f)子宫小于妊娠12W,刮1次;大于12W或感觉1次有困难,可一周后再次刮宫
g)停经4M应超声引导下进行
5)侵袭性葡萄胎:
a)全部继发于葡萄胎妊娠(半年内)
b)化疗为主
c)B超:子宫肌层蜂窝样改变
d)肺转移最常见
e)恶性程度一般不高,多仅局部侵犯
22.输卵管癌:
1)壶腹部最常见
2)浆液性腺癌多见
3)占所有妇科肿瘤的0.1-1.8%
4)转移途径与卵巢癌相似
5)治疗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为辅
23.外阴癌:
1)阴道受侵术前放疗剂量 30~40Gy
2)IA期:局部病灶扩大切除或单侧外阴切除
3)阴道外口肿瘤:经阴道切除+术中快速病理
24.妇科肿瘤肿标:
1)无性细胞瘤:AFP(-);LDH升高; HCG(-)或低水平升高
2)内胚窦癌:AFP大量升高
3)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AFP轻至中度升高
4)浆液性卵巢上皮癌:可有CA125升高
5)粘液性卵巢上皮癌:可有CA199升高,
6)卵巢癌早期:目前尚无特异性标志物
25.卵巢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 无性细胞瘤最敏感,颗粒细胞瘤中度敏感,上皮性癌有一定敏感性,适用于术后残余灶<2cm、无腹水、无肝肾转移。首选手术。
26.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
1)成熟畸胎瘤发生率最高
2)国外最常见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无性细胞瘤,临床最常见卵巢恶性肿瘤:浆液性癌
3)无性细胞瘤:
a)部分为双侧,常在妊娠期发生,对放化疗均敏感,预后好
b)年轻女性,卵巢无性细胞瘤:
侵犯大网膜(IIIc期),应患侧附件+大网膜+肉眼可见病灶切除以及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局限于卵巢,应切除患侧附件,术后随访
c)对放疗敏感,但损伤卵巢,仅用于复发患者
4)除I期无性细胞瘤和未成熟畸胎瘤,均需化疗;BEP首选,或EP、TIP、VAC、VIP;不包括NIP(肺癌方案)
5)良性肿瘤单侧行肿瘤剔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双侧行双侧肿瘤剔除术;绝经后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
6)卵巢内胚窦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BEP化疗;首发急腹症多见
7)化疗停药指征:症状、体征消失,原发和转移灶消失,每周测HCG一次,连续3次阴性,再巩固治疗2~3疗程
27.卵巢上皮细胞肿瘤:占90%
1)卵巢癌:
a)适合“本不能手术,先化疗或放疗,后手术”
b)保留生育功能仅适于I期患者(除外I期癌肉瘤),应在完全分期手术的基础上,行患侧附件切除
c)早期无症状
d)M0行肿瘤细胞减灭术;M1先化疗
e)盆腔转移,腹腔癌细胞+,属于IIB期;腹股沟LN-M,属于IV期
2)化疗方案:
a)术后选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b)铂类联合紫杉醇为金标准一线化疗方案
c)化疗后6M内复发提示铂类耐药,再次治疗需要换方案
d)铂类耐药的复发患者,不可使用多柔比星,而应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
3)局限于卵巢的交界性肿瘤、浆液性乳头状囊性癌:应参照卵巢癌行全面分期手术
4)卵巢交界性表面浆液性乳头状瘤:卵巢表面水蛭样赘生物,镜下有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纤细的乳头构成,无间质浸润
5)卵巢黏液性与浆液性囊腺瘤的区别:前者多为单侧、囊性、体积巨大,呈多房性,充满胶冻样黏液,囊壁內衬单层柱状上皮,生长缓慢;多为单侧,囊性,球形,壁薄,单房居多,可伴有乳头,囊内充满清亮的浆液
6)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多为双侧中等大小,较少乳头状生长在囊内,细胞核轻度异型,无间质浸润,核分裂象<1/HP
7)卵巢粘液性囊腺癌:单侧多见,较大,多房、切面囊实性、囊壁可见乳头或实质区,囊液浑浊或血性、衬高柱状上皮、间质浸润、细胞明显异型
28.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1)性索间质肿瘤:为功能性肿瘤,有内分泌功能;
2)颗粒细胞瘤:常分泌雌激素,因此可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癌
1)局限于卵巢的未成熟性畸胎瘤:卵巢切除术
2)纤维瘤:良性,可偶伴有腹水、胸水,称Meigs综合征
29.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
1)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与卵巢上皮癌:前者多发生在年轻女性,后者多发生在绝经后女性,常以盆腔包块、腹水为表现
2)卵巢癌和盆腔内膜异位症:共同体征是阴道后穹隆硬性结节;共同辅助检查是CA125升高
1)卵巢囊肿:以滤泡囊肿最常见;卵巢椭圆形囊性肿物,边缘光滑,包膜完整,密度均匀,无强化;无需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
2)卵巢癌与慢性盆腔炎鉴别诊断的关键在于病史的全面采集
3)卵巢恶性肿瘤的临表:多为双侧,早期无症状,生长较快,肿瘤可以比较大,出现症状时多为晚期
30.卵巢肿瘤常见的并发症:蒂扭转(10%,最常见)、破裂、感染、恶变;不包括囊内出血
31.卵巢恶性肿瘤主要的转移途径包括直接蔓延、腹腔种植、淋巴转移;血性转移很少且晚,肺、胸膜、肝实质-M,所以检查也不需要PET-CT
32.原发性肝癌:
1)大体分型:
a)块状型(最多见;>5cm; >10cm程巨块型)
b)结节型(<5cm;小肝癌:单个<3cm或相邻两个直径之和<3cm)
c)弥漫型:少见,常因肝衰竭而死亡
2)临表:若生长缓慢,可以无痛;迅速增张,牵拉肝包膜引起疼痛
3)鉴别诊断:
a)无需鉴别:肝包膜下血肿
b)需要鉴别最常见的疾病:肝血管瘤
4)体征:
a)最重要的体征:肝表面闻及血管杂音(肿瘤压迫肝内大血管或本身血管丰富)
b)肝区肿块提示晚期
5)转移:
a)最常见的转移:肝内,经门静脉播散
b)最常见的肝外转移:肺,经肝静脉播散
6)影像学:
a)DSA可清楚显示直径为0.5cm的小肝癌,是小肝癌最灵敏的诊断方法
b)包膜征是最常见的MRI征象
7)实验室检查:
a)AFP可早于临床症状8~11个月出现,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
b)酸性磷酸酶对诊断无帮助
8)治疗:
a)治疗措施:手术、放化疗、TACE、冷冻、生物疗法
b)肝功能好、一般状况可、无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手术+门静脉置泵化疗
c)亚临床肝癌如何明确:MRI、B超、DSA、放射性核素肝显像、两个月后复查AFP
d)放射治疗:
a)放射治疗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多有肝硬化导致放射耐受性差
b)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区,压迫肝门引起黄疸腹水仍可放疗
c)放疗与介入有协同作用
9)肝移植米兰标准:单个<5cm;2或3个,均<3cm;无大血管侵犯;无肝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