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重温了封神1,记得第一次在网上看的,真的把我惊艳到了,若不是柔儿在肚肚里,我肯定去影院贡献票房。
都说姬发是1里的主角光环,看他如何蜕变从葱青少年,热血沸腾一心追随主帅殷寿,无比忠诚,无比仰望的状态,退变成了会思考会反抗的独立个体,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人无论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看到听到的,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与价值观,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必须学会过滤,过滤那些不真实的,违背自己内心是非观的,逐渐做自己无悔的抉择。
重温总会有很多看见,更清晰的对故事的脉络,以及要表达的思想,产生连贯性。比如姬昌再一次语重心长的告诉二儿子姬发,殷寿让你们弑父是何等大逆不道的行为,你看见的都是殷寿想要让你们看见的。的确,从一个违背常理的命令就可以看出这逆天逆人性的要求是否正常。比如姜子牙献宝,一看到殷寿对身边士兵的滥杀无辜以及他说“天谴不一定是坏事”,就可以判断这个残暴之人绝不可能是“天下共主”。
不光光是姬发的成长蜕变,还有殷郊。他对父亲是多么崇拜,敬重,甚至愿意替父亲去死,可是面对一个疑心重的父亲,他非但没有得到感恩反而被忌惮猜疑。
当然这个和殷寿成长经历有关系,他对父亲也是经历太多被轻视所带来的深入骨髓的伤害,所以他的思维模式如此。当然还有其他促成因素,比如姬昌预言殷寿会死于血亲之手,给他带来的对儿子的忌惮,比如殷郊几次想要手刃狐妖却差点误伤父亲,这都使得殷寿对儿子的猜疑升级。
直到殷郊被父亲赐死,还有母亲也被害死,他彻底对父亲失望转而仇恨。殷郊的伤害所带来的转变,可能比姬发更厉害,但同时姬发也是家破人亡的惨烈,他们的“反”也是不得不反。
娜然是我非常喜欢的女演员,仅仅因为妲己,她实在诠释的太美了,无论是雪崩前那个刚烈勇敢的苏护之女妲己,还是狐仙附体后的妲己,妖娆美艳又娇俏可人,真的太让人喜欢了。我喜欢的女孩子,我就会让她扮演所有我比较喜欢的经典女性,感觉一下好不好,来判断这个女孩子是不是确定我的完美形象。比如娜然版的小龙女那肯定好看,冰冷的那股子仙气,比如娜然版的林妹妹,那也是完全可以表现出那股子书卷气和傲骨的,比如娜然版的白娘子,同样是妖蛇妖狐妖本来就同根,何况这版的白蛇一定是痴情与美貌并存的。
有点跑题,返回头来看封神1为什么如此轰动,导致同拍的2逊色了一大块,可能就是因为里面对于每个人的深度挖掘以及他们之间的冲突都处理的非常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