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人伦之基
咦,前面有一道光!
几道虚无淡泊的灵魂,经过山阴道,本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只见前面一地,有枯树,茅屋,农夫和村妇,云和竹,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水中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缠绕。
这时,一处茅屋中,传来了呻吟之声,婉转柔和;再一听去,却又潺潺如流水,似乎莫不是这样的愉悦,吸引着心神。几道灵魂于是推开一扇门,骤然一惊,只见衣物已经皱蹙,凌乱,人在人上,肉在肉中,上下摆动,乐在其中!
其一灵魂,心念有动,仿佛已要靠近,已渐渐显其男身,模仿其男子的行为,靠近其女。其一灵魂欲望加重,模仿其女子的行为,拥抱其男。这时一道灵魂陷入了自我的挣扎之中,一边是自我独立的本性,一边是男女交杂的爱欲,几欲无法自持。
这时,后面最后到达的灵魂,出声道:不是说好要一起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知生死存忘的诸事,通达于六道之外,我心本性俱足,你们为何迷失本性?沉迷于男女爱欲之中?
言未及,只见其前两道灵魂,已迷失本性,于之瞬间,被男女相媾的爱欲之光,瞬间吸引,灵魂已入其女腹之中,这时,两道灵魂,似乎从原始无属性之身,幻化出有属性的男女之身。男念其母,欲想靠近,女念其父,亦受其欲,于之瞬间,生死颠倒,烦恼妄想,辗转相视兴起欲想,欲意偏多者便成女人,欲意少者成男子,辗转交接便成胞胎。
后两道灵魂,惭愧战兢,一惭其差点迷失本性,二忧其太多混沌生灵,俱已由此演化阴阳男女,而受阴阳相吸相引的规矩,此刻的洪荒大地,俱为其群婚乱行,心中没有贞洁独立的念头。在一切群体之中,因为阴阳相吸,似乎俱可发生关系,似禽兽而非人族,群体的意识之中,爱欲交杂,心中浊兴,故不见道。
并且在阴阳爱欲之中,本真的灵魂会沾惹许多污秽,如其男女相媾,于普通人来看,是人生最大欲望的满足。木心说,我们所处的宇宙是无情的物质环境,在这客观上无情、主观上绝望的环境中,人的最高的快乐是肉体的官能的刺激,是性欲的追求和满足,这满足的一刹那,足以与宇宙的虚无绝望相抗衡。仅此一刹那,无所谓存在不存在,无所谓虚空不虚空,无所谓绝望不绝望。
性,是神奇宝贵的生命的唯一可能,瞬间仿佛可以得到生命的大喜悦。
可是却不知道,其实性交,是两个个体打开灵魂之门,会让自身本真的灵魂瞬间沾惹别人的讯息。两个人的磁场会瞬间同步化,性关系会使两人心灵相通,灵魂契合,会使两人合一,变成一个人,他的一切会变成你的。性关系会让两个心灵波段频率一致、互相接收心灵信号,再把信息还原到生活当中,就像手机互传信息一样。仔细想想其中的奥秘吧!放纵情欲就是大开灵魂之门,什么危险都可能发生。而沾惹别人灵魂讯息磁场的个体,会迅速地崩坏个体的灵魂,使之自身越来越堕落,迷失,或者终将为畜为物。
但是秉承阴阳之气而诞生的灵魂,其本质便是阴阳相吸,特别如母系社会,因为群体内个体与个体接触得最久,所以那时更多是族内婚,并且没有独立的概念。似乎群体内皆可发生关系,这是生灵最大却又无可奈何的悲哀。时至今日,色情小说内的内容,多是家族内的乱欲之举,为什么,因为阴阳相识相吸得越久,其在潜意识内接受的讯息最多,而又通过美色作品释放出来,以满足其人潜意识的慰籍。
如果灵魂的本真因人欲而丧失,那么人的生命亦会随其消亡,而一个种族乱,则种族亡,一个国家乱,则国家亡。于是在原始时期伏羲女蜗开始制定婚嫁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由族内婚到族外族,因为一个种族内婚,走不出去,不止后代残缺,种族灭绝,于人生命的灵性成长,更是大大不利。
后来西周初年,世风日下,民间婚俗混乱不堪,男女滥情,杯酒交杂,为明德新民,周公亲自制定礼仪。周公从婚礼入手,对当时男女交接混乱的状况进行了大幅度地改革。他把男女从说亲到嫁娶成婚,分为了七个环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并且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化,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这些合称“婚义七礼”。
更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才行。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于是乎夫妻之道,乃人伦之始,万世之基。当今社会之所以不好,结婚率之所以低,离婚率之所以高,原因就在于婚前性行为泛滥。很多人婚前一旦乱来,就不会再结婚,如果都不结婚,社会没有后代,不过几十年人类也就毁灭了。
婚姻是万世稳定的根基,这个根基稳定了,一切才有发展的意义,这个根基不稳定,人类社会都不会存在。从伏羲女娲定婚嫁,周公制礼,就是为了使性成为夫妻专属,其他一切夫妻之外的性,不亚于犯罪。几千年了,为什么今天的人反倒退化了?
人类社会,只要没有婚姻,就没有家庭,那么就是一片乱风乱气乱男乱女,所以,如果要使人类还要发展的必要。其实婚前性行为,不亚于犯罪。只有双方有爱,才能稳固的走入婚姻殿堂,人类社会才能发展下去,如果都贪玩戏乐,后果无法想像,今天的社会大家也看到了,一片乱象。
没有婚姻的制度,家庭会消失,家庭消失,人口也会消失,国家也将不复存在,几十年,人类也就消失了,世界想要继续下去,夫妻人伦礼乐必须重拾起来。周易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更是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男为乾,自强不息,女为坤,厚德载物。
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君子的道,开始于夫妻,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故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
为什么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妻。古人把性交的权利只给到夫妻。但是人和人在社会中交流,会有各种阴阳男女众生,一不注意,便阴阳相吸,无法自持。人有美色之欲,欲望之心,常见色而起欲心。如鲁迅说,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蒋公的戒色日记写道,今日邪心勃发,幸未堕落耳。如再不强制,乃与禽兽奚择!”
“晚,外出游荡,身分不知堕落于何地!”
“晚归,又起邪念,何窒欲之难也!”
“上午,外出冶游,又为不规则之行。回寓次,大发脾气,无中生有,自讨烦恼也。”
“途行顿起邪念。”
“遇艳心不正,记过一次。”
“近日心放甚矣,盍戒惧来!”
“出外闲游,心荡不可遏。”
唉,也怪不得释迦牟尼说,色之为欲,假使有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也。戒欲之难,实不亚于羽化飞仙。故而儒家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因为儒家修身的第一步,便是戒色,为什么有婚姻礼节,周公之礼,就是需要人做到忠于夫妻之道,使之外面的美色,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这是夫妻的礼义,忠于彼此,拒绝外界,使心有所定,性有所守,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性,是人的天性,但是需要克已复礼,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不会对外面任何一个美色生出邪欲之心,而内在的夫妻,更是相敬如宾,如同敬重宾客一样,大家是平等自由,互相尊重的。
故而夫妇为人伦之始,造万化之端,阴阳合天地气顺,夫妇和子孙必昌。这里面,男效忠良,女慕贞洁,互相忠于彼此。所以男女朋友之间一定要有礼节,古人说,发乎情,止乎礼,如此而已。双方保持着最纯真的关系,而不是身体关系。
隋唐演义六十回,花又兰与罗成于环境所限同床,罗成想动其欲,半夜不睡,花又兰说:“妾虽茅茨下贱,僻处荒隅,然愚姊妹颇明礼义,深慕志行。今日不顾羞耻,跋涉关山而来者,一来要完先姊的遗言,二来要成全窦公主与君家百年姻眷,非自图欢乐也。今见郎君年少英雄,才兼文武,妾实敬爱,但男女之欲,还须以礼以正,方使神人共钦;若勒逼着一时苟合,与强梁何异?”
罗成听了大笑道:“卿何处学这些迂腐之谈?从古以来,月下佳期,桑间偶合,人人以为美谈。请问卿为男子,当此佳丽在前能忍之乎?”
花又兰道:“大丈夫能忍人所不能忍,方为豪杰。君但知濮上桑间,此辈贪淫之徒,独不记柳下惠之坐怀,秦君昭之同宿,始终不乱,乃称厚德。妾承君不弃,援手促膝者四五日矣,妾终身断不敢更事他人。求郎君放妾到乐寿,见了窦公主一面,明白了先姊与妾身的心迹,使日后同事君家,亦有光彩。今且权忍几时,候与君同上长安,那时凭君去取何如?若今如此,决难从命。”
后来六十一回开篇褚人获写到:“世间尽有做不来的事体,独情深义至之人,不论男女,偏做得来;人到极难容忍的地位,惟情深义至之人,不论男女,偏能谨守。为什么缘故?情深好义者,明心见性,至公无私,所以守经从权,事事合宜,不似庸愚,只顾眼前,不思日后。”
天气黑了,受阴阳之气而诞生的生灵,一生都在阴阳之中辗转,相互驰骋追逐,性命几乎遭到了致命的摧折,而不肯更改自新。贪爱男女之欲无能自主,使自己的灵气如枯竭树木,已是再无后代,再无夫妻。稍有些灵气的,魂灵却被风沙打击得粗暴,不是怨女就是旷夫。
而人终死之日,各种的色欲幻境在他的眼前一一驰去,身内有昏黄黑气环绕,中阴身一旦脱离行将朽木的躯体,疲劳枯竭的旅人,不肯找到回家的旅途,流血或隐痛的魂灵,在无边的人海中寂寞的悲鸣,再世为人,还是为畜为物,菲薄弱小的灵魂,如几片小小夏云,徐徐幻出难以指名的形象,突然,邻家的婴儿之声开始啼哭。
“咦,您好,您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