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佛肸召孔子,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以前我从老师这里听过:‘亲自行不善的人,君子是不会去的。’佛肸在中牟发动叛乱,您要去,这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说:“是的,我有讲过这样的话。但不是说过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损吗?不是说过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只苦葫芦么,怎么能够悬挂在那里却不可食用呢?”
佛肸(bi xi),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家臣,但他是晋国赵简子的家臣。
《赵氏孤儿》里面那个孤儿,叫赵武,赵武的孙子,就是赵简子。
赵简子是一个贵族,结果他的家臣佛肸又造反了,他是以中牟这个地方畔的,中牟在今天河南鹤壁市,这里是赵简子的封地,他以这个地方为根据地进行叛乱,佛肸就召孔子去。
(所有发生叛乱的人,都喜欢召有文化的人,例如:宁王造反,他拉着唐伯虎给他做幕僚。因为他们需要有文化的背书)
孔子遇到这样的“offer“又动心了,可能每次孔子遇到这样的商业机会都会跟学生们讲讲,以示这也是读书的希望。
别的学生听到孔子说这样的话,都不会说话,听听就好了,他们也许直到孔子也只是说说就罢了,是不会劝的。但子路又特别认真,子路直,又怕孔子出事,所以就又跳出来劝孔子。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亲自动手跳到污水里边,去干那些糟糕事儿的人,就是像佛肸这样的人,就是自己造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坏人,避之唯恐不及,又怎么能够跟他混在一起呢?危邦不居,乱邦不入,难道你忘了吗?
以前你教育我们的时候,告诉我们一个坏人,不要跟他混在一起,他现在是叛乱,他现在正在叛乱,你还想去?为什么?
孔子的回答,是一句诗: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
你不是说很坚硬吗?坚硬的特点就是:磨而不磷,“磷“:就像鱼鳞一样,云英一样的薄片,磨也磨不薄。如果一个东西真的足够尖,磨都磨不薄。
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如果一个东西真的白,你用黑色的染料来染它,它都不会黑。
“涅“是矾石,古人用这种矾石去染,染衣服。还有人写过《坚白论》,就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就是一个石头的本质,到底是坚硬还是白。
所以,孔子说,我们在描述一个石头的品德的时候,说它坚、说它白,又硬又白,磨而不磷为坚,涅而不缁为白。
实际上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很简单,“出淤泥而不染”,如果我真的是一个意志坚定地人,我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我是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匏瓜(葫芦)的特点就是:嫩的时候能吃,长大之后,变硬了就只能挂着看或者做成瓢来使用了。
孔子说自己:难道我是个葫芦吗?老了就只能挂在那里,没有人来吃我了,也发挥不了我的作用了。难道你希望我最后变成一个瓢,变成一个没法用的东西吗?我的使命是要被吃啊。
这是孔子借着这件事儿在跟子路发牢骚。长期得不到任用,很寂寞,很孤独的那种感觉。不想成为一个匏瓜,不希望能够变成一个系而不食的葫芦。
但实际上,最后孔子也没去。这些人,对于孔子来说,都是引诱,都是世间的挑战、机会,如果孔子意志不坚定,放弃了这些大节,放弃了他曾经讲过的那些原则。他可能真的就去跟着别人造反了。
但孔子是不会去的,他只是用这样的方法跟学生们打趣开玩笑,检验一下各自面对这些问题的态度。
我们细想一下。
孔子是因为真的不在乎这件事儿,才会跟学生们说这样的玩笑,孔子要真想去,是不会跟任何人商量的。悄悄收拾包袱就走了。这才是真干事儿的人。
因为如果他要走,他知道这是很丢脸的事儿,因为之前那样教学生,那孔子一定会断发纹身,就跑了。
但实际上,孔子根本也不想去,他才会把这样的事儿拿出来跟学生们聊,为什么呢?这就叫案例分析。
跟学生们在一起,教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拿一件一件的事情,跟他一起来剖析。
孔子每次站的角度,都是一个挑战者的角度。“我就是想去!”
如果孔子一上来就表示,这事儿咱们坚决不能去,就变成了政治宣导课,跟之前的讲课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孔子的办法就是每次挑战他们,说一起去吧?
这时候让子路这样的人站出来,站在对立面,跟他产生辩论,这是一种非常棒的教学方法。就是角色扮演,正反方辩论。说出自己各自的想法和原则。
这就是案例式、沉浸式、翻转式的教学方法。
所以,我们要相信孔子,他是不会去的。
为什么每次别人找孔子,孔子都会表态说:可以,我可以考虑?
因为孔子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直人。
什么是直人呢?孔子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就像矢鱼这样的人,无论你好不好,我该直我都直。
孔子是一个明哲保身的人,他善于把自己保护起来,他让自己邦有道,邦无道,他都能够很好地生活。他认为自己有天命,所以,他保护自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中国古人,要拒绝别人对自己的邀请,直接正面杠,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搞不好结了仇,还要被杀。“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意思就是:你想请我去辅佐你当官,但很可惜,我现在已经嫁人了。
这样的诗,就是婉转地拒绝。
因此,虽然孔子不喜欢这些人,但是,孔子也不愿意直接跟他们发生正面的冲突,所以,每一次就用这样的方式,嘻嘻哈哈地就过去了。
这就是孔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