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一个人翻开第一页,也许会有一些孤单;一本书,一群人一起翻开第一页,一定会觉得很充实;一本书,打开之前都是憧憬和希望,一本书,读完之后都是收获和满足。每天坐下来认真读书、认真写读后感,仿佛已经成为一种仪式,每日里若是缺少这个环节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这就是读书的力量吧,我庆幸,能够始终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坐下来,静静地读书,默默地感悟,悄悄地实践,生命因此也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仿佛艳阳高照,白云悠悠,流水潺潺,鱼儿踊跃,鸟儿高歌一般的情境,这也一定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最由衷的期待。
书至结尾,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课堂上的思想教育,怎样把时代精神送到青少年的心坎里,善于使用美德具有吸引力,教师的权威是什么,应该表现在哪里,怎样爱惜儿童的信任,要用书籍、智慧与信念控制学生的心灵,怎样做教育工作计划,怎样同集体进行有教育作用的谈话,怎样同懒惰作斗争。其实每一篇章都有作者实践后得出的真切的感悟,为我们指明了教育之路的方向,让我们在行走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抓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和方向,同时也为我们大踏步地前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实在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注重的主要是无痕教育,既使教育发生,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没有任何刻意的痕迹,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中下苦功夫,凭借努力和智慧带动学生们成长。单纯地说教不起任何作用,当然如果有作用,也只是反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带领学生们去实践。比如让学生尽力为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鳏寡孤独者带来愉快,可以让学生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在老人们的笑容里感受到陪伴和帮助的意义。这种对老年人表示关心的高尚的活动会触动学生心灵深处所埋藏着的对老年的思虑不安,关心老人,是最令人感动的对人之爱,而对老人冷漠无情,会让人们的心变得冷酷无情。如此,行动与美德的结合才能够形成对学生的良好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与指责。
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我们的学生时,他们无限信任我们,我们的每句话对他们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们看来, 我们就是智慧、理智与道德的典范。我们要珍惜这种信任。只有在我们理解和体会到儿童对我们的无限信任,以及由此而必然产生的无力自卫状态,并在这种信任与无力自卫状态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对孩子的权威时,我们才有资格做一名导师与教育者。所以我们应当做一个有智慧的、热爱儿童的、保护儿童的人,懂得儿童的语言,使自己保持一点儿童的气质,但同时又不把自己与儿童等同起来,妥善处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才能够真实地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也曾多次提到要用书籍、智慧与信念控制学生的心灵。其实要想影响学生的头脑。再没有比左右学生的思想更为有力的手段来左右学生的意志了。然而,只有当你在书的世界里享有丰富而充实的生活时,你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只要办法得当,最敏感的、个性最独特的、固执任性的和桀骜不驯的学生,也能变成书迷。书将是智慧与沟通的纽带,只要我们善于利用书籍,这是我们培养学生成长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措施。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勤快的学生,也有懒惰的学生,可是治好懒惰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懒惰是游手好闲、虚度光阴的产物,而且常伴随着缺乏自尊心,不管别人对他怎么看,他都不在乎。所以在给孩子制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去锻炼孩子,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上自理,有机会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在经历中成长,其实,懒惰不仅是手脚懒,也是思想懒,所以我们也要注意丰富学生精神上的需要,那这份精神上的需要就源自于劳动,读书,和别人交往,只有积极地培这些需要,我们才能够把学生带动的勤于劳动,勤于思考,在知识的海洋里行动起来。当然,这也不是教师一人之力,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双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根本的改变。
说到底,教育意图就是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教师针对学生的理智与心灵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激起他们在内在的精神力量,促使他们的头脑和心灵产生内在的话动,从而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马卡连柯曾谈到不向学生表明他们在经受某种专门的教育程序,这对于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为此学习了一辈子,而我们,做为讲台上的一员,也应该做好这样的准备,使教育儿童、热爱和尊重儿童、严格要求他们、同他们交朋友这一切做为我们精神生活的实质。在未来,我们也可以光荣的地说:我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实践,在实践中完成自己的梦想,我们就这样一步一步走来, 从未放弃过读书,而读书也以丰厚的回报给予我们,我们都是那一位受益者,也必将读书这件幸福的事情传递下去,让众多的人加入其中,感受书籍的力量,体会作者的智慧,明白人生的道理。如此有益之事,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