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零零后》全国观众分享1群@垂丝海棠,想问导演:
看完影片,有一点想问问张导:
您的两位主人翁家庭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给孩子想要的选择给予支持。要知道,我们周边的大多数家庭也许意识到现行的体制不适合孩子,但是由于没有钱或者没有方法替孩子做更多的尝试,不敢尝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看着孩子溺水挣扎。教育真的仅仅是家庭的事吗?我自己认为,教育该是国家的事,教育改革看起来都是不断地给家庭教育施加各种压力,学校能做到的很有限,各种政策催生了各种培训班,变相地让有先机的有信息的有条件的一部分人富了起来。
所以我觉得您的影片到底想要引发改变?引发谁改变?谁的改变更有效?有效更多地应该考虑社会价值,社会效能。望张导指点迷津。谢谢!
张同道导演:这是一个非常好,也非常沉重的问题,首先我们要非常明确,教育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问题,这部影片也不仅仅是想引起家庭的改变,那我们首先要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在当下我们该做哪些事情呢?确实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或者在国内上各种国际班,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经济条件的。那假如没有经济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办?对于国内的孩子,目前只有高考一条路,没有高考,你就无法进入到大学,也就很难进入到更高的阶层,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那么面对这个问题,我想我们能做的,第一:假如我们目前没有能力去改变孩子的选拔制度,至少我们能不能在孩子的家庭教育这一块儿做一些改善?让孩子比目前所处的环境更好一点,比如说我们能不能对他进行一些有效的沟通?孩子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特点?假如我们没有能力寻求一个更好的发展,我们至少要把他的损失降到最低,比如说我们就像你在问题中所讲的,眼睁睁的看着孩子逆水挣扎,我非常理解这种心情。那么在这个时候,如果家长站在孩子一边去帮着分析,去找到更好的路径,我想这对孩子也是一个帮助,而不是让他在挣扎的时候还处在绝望的心理状态。呼吁教育改革,这是现在很多人都在做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转变体制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即便是在英美发达国家的公立教育,解决的是多数人的教育问题,私立学校解决的是少数人的教育问题。这个呢,中国和西方的差异也并不大。所不同的是,这个考试制度、选拔制度确实在西方国家,孩子的选择权更多一些,考试的方式也更灵活一些。不是只有高考这样的方式,这就是这部电影需要讨论的问题,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我想如果行政决策的看到了,他们也应该会有一些启发。我们现在有一种情绪,就是很多人用情绪去判断问题而不是用思考。那就是对教育制度,对各种现象,我们可以做很多一味刺眼的批判。但是我想说的是,批判之后还怎么办呢?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未来才是我们最关心的,假如孩子不能上最好的学校,其实她可以上她可能的最好的学校,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不能因为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上到最一流的学校去,在教育中能做到相对的公平,就已经是非常好的,而要做到绝对的公平,其实我们知道是不可能办到的。但是我想说的是,让每一个孩子尽可能的根据他的天赋,根据他所处的现行条件,走到一个最好的状态,这个就是目前能做的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