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帝为梁贵人所生,却是窦太后所养,至窦太后死时才知。其中窦宪女婿郭举又得幸太后,窦氏等意图谋反,被和帝定计一锅端了。窦太后死,梁贵人等冤屈也流传的沸沸扬扬,向来不少落井下石的人,就有谏废窦太后尊号,不宜合葬先帝。--不知和帝知不知郭举之事,就算所知不多也该有耳闻吧?而那时还认为窦太后是亲母,那时是什么心境?而平素又为窦氏所欺,如果运气差点,极有可能被窦氏逼退,身死国亡,窦氏如此大权力,很大程度由于窦太后所致,和帝就没有由此产生积怨?后来又诛杀窦氏,全是窦太后手足亲人,也会有矛盾吧?而最后三公诸多大臣落井下石时,和帝能念及养育之恩,不予追究,和帝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另就是很多时候事情过去了,就该翻篇,不要被仇恨,积怨,愤怒占据自己,要谦和公正的对待事情,拉长历史长河,又或充分想清楚自己角色,从角色角度去判断事情。
2 居巢侯刘般死了,本来应该刘恺嗣位,但刘般更喜欢另一个儿子刘宪,于是刘恺就想学吴太伯让国,遁逃十余年。--西汉也有同例。汉重儒学,也重孝行,虽说有不少伪儒伪孝,但也确实造就了一些孝子的,这样一个环境下,让人做事行为会心里有一个标准在那。
3 阴皇后善妒,所以恩宠浸衰,更加不忿。后来她外祖母邓朱出入宫掖,被人告她们在搞巫蛊,于是阴氏一族死伤殆尽。而邓贵人,受宠时,生病了,皇帝让其母兄弟入亲医药,不限时日,被邓贵人推掉了。如果衣服有和阴后同色的,也赶紧换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不可不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