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悟: 被动,主动,截然相反的两个词,自然最后起的作用作用也大相径庭。作者在书中讲到自己曾经辩论的经历,第一次辩论方式不对,只是提醒自己下次不能这样做,却没主动去做些什么,在第二次辩论时同样的错误依旧停留在那,最后终于明白,避免错误再犯不如主动出击做些事。我上个学期也经历过类似的事,那次的演讲比赛院里的初赛,因为时间通知的晚,准备时间就两天,要自己写演讲稿,那时又恰逢校运动会,因为贪玩稿子到比赛时根本没背熟,当比赛时坐在下面,两手冰凉,不断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不要紧张,不能一直看着稿子,身体别太僵硬……可是当真正走上去后,脑子一片空白,一切的提醒都像间接失忆般,当时就想,完了,早知道就好好呆着多练习几遍了,最后可想而知----失之交臂。在回去后我也仅是叹了几口气却没认识到关键错误。在今天看到作者的经历突然想起那时的自己,也明白如果我们要想让事情做得更好,不是在结束后去找问题,提醒自己下次不再犯,而是要先一步的把事情安排的尽善尽美,主动出击地去思考一件事情问题的关键所在,不让错误有丝毫可乘之机。
2、关键词: 抽象VS具体
今日感悟: 抽象是框架,具体才是有效的真实内容表达。在《非baoli沟通》一书的六章中,列举了许多抽象与具体的沟通的对比,结果都毫无意外的是具体“获胜”。而在读到这也让我对自己的沟通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就像今天妈妈不在家我和我妹妹自己烧饭,我妹问我要切多少辣椒和蒜,我就直接说差不多就行吧,但结果她切的多了好些,我看到就直接说她,都说了差不多你这切这么多干嘛,她也直接呛过来,你自己不说清楚到底多少怪我干什么……之后想到书中所说的沟通应该越能具体越好,也怪自己说话太模糊。的确,抽象的语言妨碍了自我认识及与人沟通,只有具体的明确谈话目的,具体的明确谈话内容,思考到谈话对象的反馈及自我的期待需要,才能算是一次有意义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