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开始,政府的消费券热热闹闹的发放,街上能用券的商家都会在门口贴上本店可用XX消费券的告示。
起初秉承着少消费、不消费的原则,都没参与。后来总听别人提起,开始眼红消费券的优惠。双十一晚,早早准备,还动员身边的人一起薅羊毛。
晚八点开抢,七点五十五分就调至抢购页面,五十八分开始不停地刷手机。果不其然又是秒光,不过我手气不错,在自己都没弄清楚的状况下居然刷到了38元,还是有点小激动。一旁的两人,一个抢了8元、一个一无所获。
有了这38元券后,就开始琢磨怎么把它花掉,才能价值最大化。消费券指定了场所、规定了消费时间。为了花出去,我特意逛了逛附近的两大超市,整体感觉,东西多、眼花缭乱,但对于习惯网购的我来说就是一个字:贵。虽说时间是周末,买东西的人却廖廖无几,我不禁想问:人都去哪里了?
消费券到手已整整三天,还没想到自己要买些什么。米面油蛋奶之类,电商的买菜平台价格优势明显;非必需物品疫情之后的断舍离,极简到好像什么都不需要。可这便宜不占白不占啊!开开心心抢到的券怎么就变成了烦恼,真是人心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