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
曰:“瑚琏也。”
子贡(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他不仅善于经商,被誉为儒商的典范,还以其智慧和谋略著称。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子贡大加赞扬,称其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智者。
子贡救鲁:齐国的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但顾忌国内的高、国、鲍、晏四大家族的力量,因此计划通过攻打鲁国来提升自己的威望和实力。鲁国城池狭小,君弱臣无能,士兵战斗力很弱,是一个容易攻下的目标。然而,田常的真正目的是借机削弱国内的反对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子贡通过游说田常改变攻打目标,说服吴王和越国救鲁,最终 经过他一系列的操作,吴国在艾陵大败齐国,晋国在黄池打败吴国,越国趁机渡江袭击吴国并最终灭掉吴国。通过这一系列策略,子贡不仅救助了鲁国,还削弱了齐国的力量,增强了吴国的声望,最终达到了晋国和越国的战略目的。
这一个故事讲述了子贡的谋略技能,能够在危急关头,及时发现寻找到事情的最初目的,通过对人性人心的洞察,来解决自己的危机。事后来看,他兼顾了各国的需求和利益,保全了自己,打击了敌人。这急需智慧的。不仅如此,他还是儒商的祖师爷!是一个很谦逊的人。对孔子也是大为尊敬。
子贡的三个典故分别是“万仞宫墙”、“齐景公问贤”和“告朔之饩羊”。1
• 万仞宫墙:这个典故讲述了子贡对孔子学问的高度评价。鲁国邑主叔孙武叔在朝上称赞子贡比孔子更有才能德行,子贡回应说自己的学问如同只有几尺高的墙,而孔子的学问则像数仞高的墙,普通人难以窥其全貌。这个典故常用来形容孔子学问的渊博和崇高。
• 齐景公问贤:在这个典故中,齐景公询问子贡关于孔子的贤能,子贡回答说孔子不仅是贤人,更是圣人。子贡通过比喻,强调孔子的学问深不可测,即使像他这样亲近孔子的人也无法完全理解孔子的智慧。
• 告朔之饩羊:这个典故讲述了子贡想省去每月初一告朔之礼所供奉的羊,但孔子反对,认为子贡所爱惜的是羊,而他所爱惜的是礼。这个典故强调了孔子对传统礼仪的重视和维护。
这些典故不仅展示了子贡的智慧和口才,也反映了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所以,孔夫子说他是珊瑚,国之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