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推送「空唠唠」,本期,我们来探讨这样一个话题:正念冥想有多种叫法,但从神经元角度来看,都是一回事儿。
音频如下——
文稿如下——
正念冥想来自佛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很多练习者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派使用不同的术语,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当然,这种不同只是体现在语言和表达上。
我们常说正念冥想,但我们也可以说是禅修,打坐,静观,止观,内观,坐享,静虑,觉性……现在还有人在提出新的叫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不同的名字恰好反映了语言的多样性,也反映了语言的局限。如果能有一个词完整透彻地表达,什么是正念冥想,什么是禅,我们就不会大费周折,创造不同的词语,来代表这个东西。
所以我们练习正念冥想、修心修行,要放掉语言,叫什么并不重要,因为本质都一样。
冥想的本质是什么呢?
冥想,要我们从不同的方法中,去体会和观察自己的内心,从中获取洞察,获取对内心规律的认识,获取那些关于内心的真相,最终我们因此而觉醒。
觉醒,意味着生活在一条新的轨道上。我们的想法和行为完全基于内心的真相,基于内心真实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各种想法、幻想和外部刺激。
从神经元的角度来看,就是说我们要保持合适的回路,在内心里面运转,在大脑里面运转。这些回路包括了那些基于内心真相的价值观,比如爱和友善、耐心、不判断、不执着、永葆初心、活在当下等等。同时我们要让那些不合适的神经回路息止,比如自我、欲望、执着等等。
从这个角度看,也就是神经元层次来看,冥想是调整神经回路、神经元连接方式的过程。方法不一样,但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殊途同归。
进一步看,冥想没有固定的形态,我个人认为,关注呼吸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去观察我们的内心。但呼吸冥想不是唯一的冥想方式,有很多其他的方法都可以用来关注身体的知觉。
每一种形式都是一个门类、派别,或者说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特定的话语体系,但是本质上都一样。如果我们去执着于某一种形式,那就会影响我们的正念。因为一旦我们执着,就会产生精神冲突、矛盾和排斥,这反而影响我们的正念训练。
我们可以把刚才描述的内心探索的过程,比喻成一座高山,山顶就是觉醒。每个人有不同的路径爬到山顶,这些路径就代表了不同的冥想方式、话语体系和派别等等。
我们给这些不同的路径取了不同的名字。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摆脱对这些名字的执着,去修炼、去修行、去观察内心,无论以何种途径,我们都可以在山顶会合。
其实从哪条路径登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爬到山顶,我们可以觉醒。所以,我们可以把整座大山叫做正念冥想,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网上有不同的老师,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尝试,也可以去钻研自己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去获取洞察,去反思、去深刻认识到内心的真相,去觉醒。
有时候我也想过,是否要弄出一个新的名字?想想其实没有必要。第一,任何一种新的名字出现,只会增加这些东西的神秘性。无论我们想如何去定义它,一旦传播总会被扭曲,总会被曲解。
名字,只是一个标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内心的全貌。而理解内心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和反思,而不是基于某个标签。
总而言之,正念冥想叫什么名字都可以,叫禅,很好;叫内观也很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去感悟和观察自己的内心,获取内心的真相,去觉醒。
好,以上就是本期的空唠唠,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再唠。
寻人启事:
大家好,最近我们在寻找一位心理咨询师,邀请TA和Cico一起,从正念视角聊聊心理咨询师自身如何疗愈?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会听到很多故事,大家都是人,心理不可能不受影响。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谁来呵护呢?如果你认识这样一位心理咨询师,或是你知道这个人,但并不认识,都欢迎推荐给我们。联络可添加个人微信Mindiverse_CN。感谢大家的支持:)
一个人最大的奢侈是肯把时间给予自己。停一停,站一站,给自己1分钟,观察呼吸。
作者Cico,荷兰在读博士,研究兴趣涉及神经科学,哲学,人工智能,数学,生物信息的交叉领域。和西方现实的深度碰撞,为其探索内心世界提供了强劲的推力。修习正念冥想似乎把他以往的经历、思考和知识全盘打通,这种深刻的感悟和转变,让传播正念成为一种新的人生使命。个人主页https://hi-it.org。微信公众号Mindiv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