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你孩子的关系,就是你和自己的关系。如果你不喜欢自己,你很难喜欢你的孩子。——黄仕明
一场疫情把所有的孩子都关在了家里,一天又一天的网课学习,也逼疯了家长。
短短几个月,孩子见识了我脾气的暴涨,惊恐地看着我去找竹条,刷子柄,或是徒手挥过去的巴掌。大人上班之后无人陪读的学习自觉性真的是太叫人抓狂了。我歇斯底里的喊叫着,打完骂完自己也会泪流满面。
我是不爱她了么,为什么妈妈变得这么“凶狠”。也许,我是在恨那个没有认真把握初中三年的曾经的我自己。看到她满不在乎的一玩一整天,一遍又一遍电话回家催促中闪躲着说“好了,马上”又几个小时见不着人。就很恼火。我想微笑着、温和的,和孩子好好谈谈,但话到嘴边又成了数落和嘶吼。
其实细想想,那些被我们所唾弃的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我们自己的影子。人性很有趣,我们最痛恨的,是从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短处。阅历越深对人对事越会宽容,这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接纳。所以,管好你的脾气。戾气,恰恰彰显了你的短板。—— 苏芩
小的时候,我不喜欢自己的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于交际,努力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友善。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班长,成绩全年级前2之内,多数是第1名,但不自信。人际交往中内心总是怯怯的,但表现的却很外向。
那时的我是一个非常“玻璃心”的人,总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界定自己,所以常常让自己活的很累。
一直想离开我生活的那片厂区,小升初参加了那所重点中学的全市统考,如愿以偿去汉口开始了住读生活。但我并没有把握好这改变人生的头三年,学习状态不对,人始终是飘着的。接下来的选择现在看来更是个错误,以至于后来很多年都很后悔,知道我的人也很惋惜。
整个成长期,我都是不断否定自己,但是又无力改变。
后来渐渐长大,读书,工作,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我终于明白,内向和外向,真的没有天然的好坏之分。我原本其实就是个外向的人。
我讨厌的不是我的性格,而是当时自己的不自信。
明白这点之后,我开始接纳自己,像打开宝藏一样去重新认知自己。
其实内向的日子,让我有更多机会去观察生活,一草一木,一言一行,风雨雷电,悲喜酸甜。
得益于我内心的敏感,让我对文字有着比常人更多的感触,未训练过写出来的文字尚能打动人,让我对写作有了一种朦胧的喜爱。
现在的我,性格已然平和,喜欢朋友间的聚会,甚至是聚光灯下的舞台。依然不喜欢应酬式的交际。我也早已不自卑了,我可以很坦荡地说出来。
我们常常说爱自己,其实接纳过去的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是自己的,心情是自己的,享受其中就好了,自己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定位,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的,随它去吧。
很庆幸是在我有孩子之前,完成了这个煎熬的过程。当我满心欢喜的抱着襁褓中的小婴儿,当我牵着蹒跚学步的她,当我目送走入校园的小小身影,我都充满了慈爱和深深的满足。
我想,我已经接纳了我自己。
习惯所有的吵闹与污浊,也接纳骨子里的懦弱。自此,不必悔过,山河渡我。
孩子的成长,又是现在一个新的考验,因孩子学业、教育问题产生的家庭矛盾,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我们继续成长,一起完成。
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接纳自己的过程。
加油往前走吧!
今天是100天日更营的第15天(15/100天)
心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
写!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