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学生时代应聘学生干部开始,到毕业迈入职场后的历次岗位聘任,常常把“组织协调能力”放在对自我评价一栏,仿佛这条放诸四海皆准的能力一放入简历,就能说明自己是一个不错的得力下属或干部一般。其实殊不知,这一能力并不是像这四个字写上去那么简单。
“开挂”两日,接手了两个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小任务:一,在学校范围内找两个空余时间较为充分的学生来区里兼职实习;二,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验收考核的关键两日(日期不定),安排百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各道路街道的文明劝导中来。看似不过是发个通知等待人员前来报到即可的举手之劳,但在具体操作中,才深深体会了所谓“组织协调”的不易。
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一般认为组织协调能力要包括:组织能力;授权能力;冲突处理能力;激励下属能力。
所以,组织协调看似不过是叫上规定的人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完成规定的任务目标而已。实则在组织协调的过程中可能蕴含着多方利益的冲突与处理,如何在冲突中最圆满地完成任务并不容易。
我的故事里兼职实习学生的招聘算不上复杂,把招聘要求拟定成信息发送出去即可。可是为了保证人员的时间、专业及能力的丰富性,不能仅仅发给自己所在学院,否则相对单一的群体不利于人员选拔,于是除了授权给学生干部们帮忙去激励学生前来实习以外,还得拜托其他学院的团学小伙伴们发送信息。结果可想而知,一定是自己学院的学生干部们最给力,因为他们是我自身相对容易把控的资源。同时要设计好统一的招聘人员信息登记表,方便领导对应聘者情况进行比较和选择。
困难的是,一百名志愿者的招募。如果换作平时学生相对空余的周末,一百人是个相对轻松搞定的目标。但正因为专家组降临的时间不定(预定日期的一周内都有可能),学生平日肯定有上课的任务,加上还可能偶遇学校迎新,那么就意味着要叫齐百人随时待命是个困难的事情。唯一能解决的,就是在这可能的一周范围内根据学生的空课时间(毕竟学生还是应以上课学习为重且这是他们的权益)做好最大人数的招募,保证那一周每天的上下午都有空课的百余学生志愿服务。而这要调动更多学院的力量,超出了我能授权的范围,也就需要求助领导们给予授权与帮助了。
目前,也是学生工作中更大的困难,恐怕是除了行政命令以外,如何调动和激励学生自愿去完成诸如志愿服务、团学活动等对于学生本身也是极为有益的安排。毕竟学生不属于行政命令中可控的人力资源范畴,且学生有最大属于他们自己人生选择的自由。如何提高团学活动设计与安排的吸引力,引导他们告别互联网的吸引加入到更为现实的团组织活动中来,怕是一两个课题也不能轻易解决吧。
在之前的挂职培训中,有前辈就提醒我们,地方的团组织工作更大的任务是配合完成党政中心任务,常常会面临“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情况。而同时,高校老师做学问,容易有“由简入繁”的毛病,而地方工作,其实更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有时“执行力”大过一切。
我觉得“由简入繁”也不见得一定是毛病,其实并不是拒绝任务本身,是希望更好完成任务而心思细腻的某种体现。既然这个毛病不容易改掉,那就发挥出这个毛病的优势。从领导那领到任务,要学会私下里“由简入繁”,思考全面,最后“化繁为简”地呈现给领导任务结果。
所以,提醒初入职场的“小白”同学们,千万不要轻易说自己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没有任何资源和权限的情况下,在职场初期,也许“执行力”是更优于“组织协调能力”的表述
另外,如果一定要在面试中表达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记得不要仅仅只说这四个字,而要用自己曾经具体组织协调过令人满意的哪几场活动来加以佐证,这才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