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课的一些感受。
感受一:认识到挫折和困难的积极价值与意义,然后坚定不移的持续行动。
当我听完船长的这节高信息量的分享课后,我感觉无从下手,因为有很多点都戳中我,脑海千头万绪,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有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选择按下“暂停”键,美其名曰我要做好充分准备。但我知道很多时候准备着准备着就不了了之了。所以我觉得要行动起来,不管怎样,先写出一些文字,将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出来。 在写以上这段内心活动时,我觉得恰巧应证了船长所说的行动新认知之一:看到挫折和困难的积极意义与价值。
感受二:意志行动需要目标牵引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深刻的误读了一句话:桥到船头自然直。 那时,我觉得没有必要制定太远的计划,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相信计划赶不上变化让我掉入了两个大坑:
️不积极主动制定计划解决问题。
有时,面对可预测的问题时,我常常会采取一种观望态度,等!我潜意识里在等什么呢?我在等问题过段时间自动消失或者等问题来临时,自动有应对策略。其实这两种情况都不太可能会发生。如果我一直不去主动去解决,问题将会错过最佳的解决时机。
那如何解决呢?可以借鉴船长在前几节课提到的目标思维:即不能盯着问题看,要制定相应的目标,并且坚定执行。到时候,问题才会真正消失。
️不主动制定目标,我们宝贵的注意力就会被琐事困住,时间就会被浪费。
我有时会有如下感受:忙忙碌碌地过了一天,晚上临睡前却感觉自己一天好像啥也没干,可怕的发现:自己啥收获也没有,更可怕的发现:我明明没有偷懒,然鹅我却没有收获。
后来我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孤独,我周围的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受。仔细思考:这其实就是没有明确目标造成的。没有目标,我们就容易被琐事困住。我们会觉得这件事也需要处理,那也需要做。事与事情之间没有明确的轻重缓急的区分,没有主次区分。所以一天下来,我们很累,然而我们却没有收获感与成就感,身心俱疲。
那这又如何解决呢?制定目标。相信大家一定也听说过晨间日记,简单的说就是在早上将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情写下来,记下来。在这里我强调:一定要记下来,让目标成为清晰可见的文字。我知道有一些人习惯早晨起床前在脑海里安排一下一天要做的事。我以前也是这样做的,但通过亲身实践,我发现这样做对我而言有两个弊端:1)容易忘 。我常常晚上回顾时,会发现自己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事 2)没有明确清晰的目标感。不写下来,我潜意识里就感受不到这些目标的重要性,对我产生不了刺激,因此相应的行动力会变弱。
所以培养自己早晨书写目标的习惯吧!
感受三:态度决定行动,要转变思维,不是人为事服务,而是事为人服务
前几天,有位前同事跟我自责后悔一件事:她说自己以前在上课时,为什么就没有认认真真去对待每一堂课呢?为什么没认真写逐字稿?为什么没有为了丰富课堂而倒逼自己去学习呢?为什么没有好好思考学生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她说她自认为自己水平高,能hold住那些课,却发现自己也有倒空的时候。这其实就是船长所说的动机冲突之一——— 趋避冲突。当她想偷懒的动机和她想努力上课的动机发生了冲突时,她选择了第一个动机,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行动与结果。
她现在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转变思维,认识到应该是事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事服务。这种思维其实是很多身在职场中的人欠缺的。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为老板打工,好像自己偷懒了,自己就赚了。这真的是一种思维大坑,很多职场碌碌无为的人都掉入了这个大坑里。
反观我自己也是如此。在新学期开始安排课程的时候,大方向上偷了懒,没有先从宏观把握,所以现在导致自己每堂课都要花数倍时间去调整。曾经听船长在裸考心理学结营上说过一句话:我是从结构上把握课程的,而不是从内容上。这是我今后需要做的改变与行动。
船长说,我们的行动指向未来。我们所做的事都会不知不觉在我们的人生中打下印记,每一件我们做过的事都会潜移默化变成我们自己。
因此我们要干得多,干得巧,锻炼技能,锻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