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赏析

王之涣(688- 742)字季陵,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蜂)。早年曾作冀州衡水县主薄,因遭人诬陷而去官,漫游山水十五年,足迹遍布黄河南北。晚年担任文安县尉。性格豪放,喜击剑悲歌。其诗意境壮阔,热情奔放,音乐性强,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轰动一时。与高适、王昌龄等唱和,“歌从军,吟出塞”,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之一。诗作大多失传,仅存六首,均为名篇,都被《全唐诗》录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常有鹳雀栖息楼上,故名。楼三层,为当地游览胜地,前望中条山,下临黄河。

尽:完,落下。

千里目:指眺望极远的地方。

【鉴赏】这是一首自古而今广为传诵的名篇,描写了登高望远所见,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还寓含一定积极的人生哲理。

首句描绘夕照衔山的现实景色。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视野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

次句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河水向远方延伸。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状,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澎湃,气势磅磚,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

三四句写诗人欲登高望远。从前两句的眼前所见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层楼的行动。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应该不断地地向上攀登,迈上更高一层楼。以“楼”收尾,很好地照应了题目。诗句看似平铺直叙,却既寓含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含意深远,耐人寻味。

本诗连接十分自然。前两句纳上下、远近、东西之景,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深远。前两句写景为后两句议论谊染了气势,作了铺垫;后两句即景生意,将前两句的意境和主旨推上了-个新的高度,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比天空、大海更广阔的视野,让读者在叹赏,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基础之上,更激发出一种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诗】 登鹳雀楼 唐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概要】 1.思想内容...
    状元大人阅读 505评论 0 1
  • 一、导入: (出示“鹳雀楼”图片)“鹳雀楼”在山西省永济市,这座楼有三层,前可望中条山,下可瞰黄河,因常有鹳雀停留...
    听张老师说阅读 2,376评论 1 2
  • 一、导入新课 (师依次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生l:日。 (师课件出示:日) 生2:山。 (师...
    晚起画蛾眉阅读 3,601评论 3 2
  • 今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买了小金鱼,一共买了六条,有黄色的,红色的,还有黑色的,回到家,我们把它放到鱼里面,接着鱼缸,...
    李霞_ae17阅读 182评论 0 0
  • 青春的时候,我们应该都喜欢这样吧,把喜欢的人小心翼翼的做好记号,把厌恶的人的大告天下,结果喜欢的一直铭记,讨厌的人...
    铁布衫老巢阅读 272评论 0 0